第358章 点验

作品:在下,中医黄素|作者:十年老陈皮|分类:女生|更新:2022-12-23 00:40:37|字数:8384字

黄素也不理会曹院长的夹枪带棒,带着中医科的人跟着库房管理一起走进一排排货架之中。

“先带着我们先把茯苓、白术、桂枝、柴胡、山药、党参找出来。”

茯苓、白术、桂枝、柴胡、山药、党参这都是最常用的草药,尤其是茯苓一直是中药材销量前几位的存在,也是乱象最多的中药材之一。

随后,黄素对中医科的人说道:“我们不要着急,五种药材五种药材的查。”

库房管理带着黄素来到茯苓的位置,看着货架子上堆着二百多包装,将近五百斤的茯苓。

那日松看着黄素问道:“主任,都要一一打开检查。”

“不用,五十抽一检查就行。”

听到黄素的检验方法,那日松、秦良、阿木尔上前随机拽出了五包茯苓。

三人把四包整包的茯苓放到了地上,用手撕开袋子。

黄素对身后的李燕说道:“李燕,你做好记录!”

那日松伸手抓出一把茯苓在手上反复揉搓几下。

这是鉴别真假茯苓的最常用的手段。

黄素对秦良、阿木尔问道:“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那日松要用手反复揉搓茯苓。”

秦良、阿木尔摇摇头,用着无知空洞的眼神看着黄素。

黄素问道:“那你们知不知道,茯苓到底是什么。”

秦良举手说道:“茯苓是菌类。”

“想要辨别茯苓真假,就要先知道茯苓是什么东西。”

说着,黄素给两人开始讲解茯苓如何造假,又如何辨别的。

茯苓是多孔菌科、茯苓属真菌,中医用的药材就是这种真菌的菌核。

同时也知道知道不良商家是用什么做造假材料的。

最常见的茯苓,外观白色、灰白色或乳白色,都是小正方块的骰子块,所以治疗茯苓的材料多为淀粉和木薯粉。

那日松这种反复揉搓的方法,就看看手上会不会挂上细粉。

真茯苓是真菌如何揉搓都不会在手上挂上细粉。

假茯苓是淀粉和木薯粉做成,反复揉搓后,会在手上挂上一层淀粉、木薯粉。

同时在煎煮中药的时候,假茯苓是淀粉、木薯粉制作的,会随着煎煮化开、消失。

当你煎煮中药材以后,剩下的药渣没有找到茯苓的残渣,说明你买的是假茯苓。

那日松将四袋茯苓都检查后,抓起一把茯苓摊开给黄素看。

“主任,真假没有问题,但是你看这质量品相!”

那日松手上的茯苓都是碎块,绝大多数的茯苓都带着褐色的外皮。

这些都是茯苓切块时候留下靠近表皮的碎块。

茯苓碎块也是可以入药,正常的茯苓碎块都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小不一的碎块和碎屑,并不影响疗效。

同时对茯苓碎块也有更严格的要求,民间中医对茯苓碎块的标准要求非常高,不能无粉末、杂质。

褐色的外皮属于杂质。

茯苓是多孔真菌的菌核,做茯苓就需要削皮。

削皮过程中,肯定有茯苓留在表皮上,那日松手上的茯苓就是用这些废料做成的。

这样的茯苓有功效,却会大打折扣。

但是那日松手上的茯苓完全符合药典对茯苓形状鉴定要求。

难怪曹院长有恃无恐。

黄素对着身边仓库管理说道:“你找曹院长把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书、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估和验收报告拿给我看。”

医院订购中药是有严格要求的。

要评估供应商的资质,包括验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冯老板属于代销人员,也要出示销售人员的授权委托书、资格证明、身份证。

医院与中药饮片供应商还要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

购买前,有质量评估报告。入库前,还要有验收报告。

没多久,仓库管理员拿着非常厚的一摞文件过来。

黄素拿过验收报告,找到茯苓的验收报告,上面赫然写着验收标准是茯苓碎。

医院中药材饮片的验收依据实行三级标准。

即国家标准,也就是药典标准、供应商评估标准、以及医院入库的标准。

供应商参考的标准一般都是所在省份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省级药品的规范要高于药典的规范。

医院的标准一般是最为严苛的,他们的标准一般都可以达到民间标准小选货、中选货的标准。

正常的医院标准应该是最高的,但是黄素翻看的评估报告和验收报告都是直接向药典看齐。

黄素等人检查过的那些药丸,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桂枝片的孔径过大,医院使用的几乎都是孔径在0.5cm的,而市医院现在桂枝的空间竟然在1.5cm,属于最劣质的桂枝。

山药是硫熏的切片,厚朴散碎还没有剥掉树皮,白术散碎是切变后的边角料、茜草里面混着大量的根头等等。

市医院仓库所有检查过的中草药,药材都是真药材,质量等级基本都是最差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在下,中医黄素》,方便以后阅读在下,中医黄素第358章 点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在下,中医黄素第358章 点验并对在下,中医黄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