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大医精诚下

作品:在下,中医黄素|作者:十年老陈皮|分类:女生|更新:2023-03-19 01:23:28|字数:8452字

那么怎么保持一种像孙思邈所说的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味的状态呢?跲

《清静经》讲,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如何做到遣其欲,澄其心呢?”

黄素自问自答地回答道:“孙思邈告诉我们要用一心。一心是道场,所以你省病诊疾,要用至意深心,至意深心就是一心。”

“刚刚在休息的时候有人问我,一名中医该如何做到精准辨证?”

黄素用眼睛扫过所有望向自己的学生说道:“就是用心细心。用心之处,必有所获。你用心了,病虽千变万化,却容易理出一条头绪,你用心了,用针下药,就不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疾病关乎性命,必须深思熟虑。

所以孙思邈提倡看病要全面,这叫详察形候,而且要细微,这叫纤毫勿失。跲

黄素给同学分享了自己曾经的治疗桉例。

有个老干部发热一个多月不退,用了各种抗生素,还请了很多中医会诊,吃了中药,体温还是没降下来。

黄素过去时,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他看到病人从暖壶里倒出一杯水,马上喝下去,可当时天很热,这杯水又很烫,热天还喝这样的烫水,说明体内有大寒。

可周围人认为发热,怎么是大寒呢?

黄素力排众议,认为发热是假象,阴盛格阳于外才是实质。遂用四逆汤加味,这四逆汤可是一派阳热的汤方啊!

张仲景讲各随其所欲而治之。病人身大热,反欲饮热水,乃体寒自救。

一剂药下去,体温大降,数剂后,一个多月的顽固发热悄然而退。跲

大家都知道疗热以寒药,疗寒以热药,可多少人能发现病人喜欢喝热水这一个细节?谁都知道四逆汤,但未必每个人都能够细致入微地理出这条小线索,然后精准用药。

这就是真正的中医细致辨证的高明之处。

黄素继续说道:“临证非难,难以用心,处方宜慎,慎则周详。”

《医学心悟》讲,思贵专一,不为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治病不是为了分高下,也不是为了斗快速,这些都只会助长贡高我慢,心浮气躁。

更不是把病人当顾客,希望病人越多越好。

真正的医生,他是希望病人越少越好。但愿世间皆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跲

有位叫李台春的医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一般药堂开张方子都保密不外传,在他这里开方都是公开的。病人想到哪抓药,他都不计较。哪里的药好就去哪,而且诊金随便给。

人家问他,你学这么多年医术图什么呢?辛苦总得有些回报。

他说,吾以医救人,非以医营业。医乃活人术,不作牟利计。

他还乐普好施,经常给贫病者施医送药,很少积累家财、贫病者每天都围满他的诊室。

八十多岁了,还在出诊,精神饱满。

人家问他,你自己虽然过日子无忧,但总得留些财产给儿子、孙子吧?

他笑笑说,人遗子以宝,我遗子以贫。吾学医志于道,不志于术、不以术谋利。跲

说白了就是李台春老先生志在学医悟道,并不是借医道来谋取稻粮,结果他的儿子个个出息,孙子也很能干,都是秉承老先生的乐于助人的精神。

财物传家只能传一时,而精神传家却能传世世。

一般人只视表面的财宝为宝,真正的智者却把做人的精神看成最贵之宝。

所以这种医生,到了病人家中,根本不会看他家是否富丽堂皇,饮食是否山珍海味,他看的是有人在受苦。

孙思邈讲,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何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

只要你的病人一天吃不安、睡不好,你就要仔细琢磨,为他们寻求医治之法。

所以一个大医是替千家治病,哪里有闲时间安然娱乐、骄傲自得呢?跲

他每天研究疾病都嫌时间不够用,怎么可能到外面下馆子大吃大喝,到娱乐场所丝竹凑耳呢?

在想想路老以百岁高龄,依旧坚持医院一线,给病人看病。

黄素最后总结道:“一个德艺兼优的医生的风度,应能使思想纯净,自我内省,目不旁视,看上去很庄重的样子,气度宽宏,堂堂正正,不卑不亢,不被利诱。”

黄素讲完大医之体,又开始背诵为医之法的内容。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侍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在下,中医黄素》,方便以后阅读在下,中医黄素第422章 大医精诚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在下,中医黄素第422章 大医精诚下并对在下,中医黄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