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医古文

作品:在下,中医黄素|作者:十年老陈皮|分类:女生|更新:2023-03-28 01:21:28|字数:8454字

可以去中医药大学看看,教授医古文的教授普遍年纪偏大。

九十年代西医主导的中医教育改革,对祖国对中医事业是毁灭性的打击。

不仅仅是造成中医人才的断层,也造成从事中医教育人才的断层。

如果不是2003年的疫情,国家重新重视中医。

再按照西医制定的中医教育再继续十年,中医真的就是不亡而亡了。

陈静山本身就是文科出身,一直在教育一线工作,曾经也教授过医古文,有着相当深厚的古文功底。

陈静山从讲台后面走出来,眼睛扫视教室里将近二百名学生,开口问道:“知道你们跟古人比学习中医的劣势在哪里吗?”

“不知道!”

教室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茫然摇头回答道。

开玩笑,自己接受的可是最科学系统化的教育,接受最海量的信息资讯。

自己一年的阅读量,比古人一辈子的阅读量都多,怎么可能比古人差。

最直白的体现就是,古代穿越小说,每个穿越的现代人,靠着自己庞杂的知识,可以吊打所有古人,下到贩夫走卒,上到阁臣宰辅。

陈静山直接说道:“你们缺少的就是国学底蕴和古文功底,中国古代从来都是文史哲不分家,中医亦是如此,中医不单单是一门医术,更是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是集文、医、哲、史集大成者。”

教室里,近二百名学生,有一半是理科生,这还是中蒙医药大学向文科生倾斜的结果。

看着这些学生,陈静山意味深长地说道:“文人学医如笼中抓鸡,轻而易举,如果再有了好的古文功底,学起中医来,更是事半功倍。”

这些学文科的学生听了陈静山的话非常开心,因为他们有着相对理科更扎实的古文阅读能力,更有着理科生没有的文史哲基础。

而中医的精华大都记载于古籍里。

学会古文,就等于提供了一把打开古圣先贤的智慧宝库钥匙。而理科生就有点郁闷了。

这就是中国割裂的中医教育,文科生学起现代医学知识,看着书本里的化学符号,满脸懵逼,深深怀疑自己学的是不是中医。

理科生学起《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看着书里的四气五味、五行五脏、六淫八纲,更是直接怀疑人生观。

陈静山似乎看到这点,由于中蒙医药大学的课改,减少很多没必要的西医知识,现在更担心这些理科生。

但是,陈静山必须在学医古文前,将这些话题挑明。

如果不管不问,当理科生学起中医课程吃力以后,导致自暴自弃,放弃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学理科的同学也不用灰心。告诉你们一个迅速提升古文阅读能力的办法。”

大家一下子静下来,迫不及待地等着陈静山说。

陈静山说:“现在很多人习惯了口头表达、现代语言,不习惯看古文,其实你只要一旦学懂古文,你会发现看古文更有意思。因为你可以直接和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古人交流。”

陈静山先帮着理科生重新找回信心,帮他们找到学习古文的兴趣。

陈静山继续说道:“而学懂古文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先背五十篇医古文,当然你也可以看《古文观止》,到时你不但能读得懂古文,连写古文的能力也慢慢具备了。”

谈到死记硬背,用这种笨功夫来攻克难关,这些理科生一听就泄气了,因为背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他们善于逻辑计算论证,而不善于记诵文章。

只见教室里,一名理科生举手,站起来问道:“陈校长,有没有可以一下子记诵那么多文章的办法啊?我的弱点就是记忆背诵,这也是我语文、英语成绩始终一般的原因。”

陈静山笑笑说:“早猜到你们会这样问,读书就像攻城一样,要克服困难,困难像弹黄,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大家听后,已经眉头紧锁,低头不语。

陈静山已经把最直接、最好的方法告诉大家,大家还嫌困难,还想找到更简捷的办法。

大部分同学的表情,陈静山都看在眼里,继续说道:“我给大家讲了一个唐伯虎的故事。”

“你们应该听说过唐伯虎的名字了。”

“知道!”

“风流才子唐伯虎吗!”

“唐伯虎点秋香吗!”

陈静山继续问道:“唐伯虎什么最厉害?”

“画画最厉害!”

“万里江山图!”

“百鸟朝凤图!”

“娶老婆,他有两桌麻将的老婆。”

大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说着周星驰电影里的桥段。

陈静山继续说道:“唐伯虎画画也无师自通,就是师出名家,而且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唐伯虎的画画水平超过他老师。”

“人家问唐伯虎的老师,为什么你的画比不上你的学生呢?唐伯虎的老师笑笑回答,肚子里只是缺少唐生数千卷书。说白了就是唐伯虎的老师认为自己比学生少读了很多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在下,中医黄素》,方便以后阅读在下,中医黄素第431章 医古文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在下,中医黄素第431章 医古文并对在下,中医黄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