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藤原出狱

作品:在下,中医黄素|作者:十年老陈皮|分类:女生|更新:2023-05-12 01:26:07|字数:8064字

相对于赵维忠,陈静山这些学者们,对国家对于中医的态度转变更加敏感。

巴托也补充道:“国家对少数民族民族医学一直有扶持政策,有蒙医的加成,或许您提出特色医改很有可能成为国家的医改试点。”

“陈教授,巴托教授!这么说医改之路是可行的。”

如果真的能成为国家的医改试点,赵维忠觉得自己压力减少很多。

哪怕是自己离开现在的岗位,也不用担心被西医利益集团反攻倒算,人走政息。

“国家政策方面没有问题,关键是蒙疆地区现有的中医、蒙医是否能支撑医改,还需要真正走到下面调查。”陈静山对赵维忠的医改并没有那么乐观,及时提醒道。

“陈教授、巴托教授!对于蒙疆地区中医、蒙医的现状您二位比我了解,我过来就是向二位咨询的。”赵维忠虚心请教道。

“赵厅,不瞒你说,这二十多年来,传统医学的质量一直在走下坡路,老中医一个接一个地离开,新生代的中医没有能力弥补他们的空缺的位置已经是普遍现象。”

陈静山将传统医学的现状,还有过去二十年中医教育的问题,不加隐瞒地告诉赵维忠,要让他对中医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赵维忠因为接触陈静山、黄素这些优秀的中医,对蒙疆中医、蒙医的现状保持的是乐观的认知。

却不知道,十年以西医为主的中医教育,让中医已经出现了断层。

这十年培养出来的更多是四诊辨证不通,拿着西医检查报告,开中成药的“中医”。

果然,了解真实的中医现状,赵维忠紧皱眉头,沉默思索。

许久,赵维忠说道:“看来要真的到下面走走,才能了解中医最真实的情况了。”

很快,赵维忠变得康慨十足,邀请陈静山和巴托:“陈教授、巴托教授!学校寒假期间,贵校组织一支考察对,和我去下面的市县做一下调研吗?”

“这没有问题,赵厅打算要组建一个大规模考察团。”陈静山非常爽快地答应道。

“不需要多少人,中医、蒙医的教授各一人就行,我们就是下去了解一下情况,人不在多,而在精!”

人数越少,反而代表赵维忠对这次考察很重视。

如果是一群人呼呼啦啦下去,那真的就是走个过场。

“赵厅,我们中医系这边就安排黄素,你们是熟人,工作起来更方便。”

巴托说道:“赵厅,我们这边等确定人选,再给您答复。”

赵维忠笑呵呵地说道:“这个不用着急,还有一个多月呢。”

“赵厅,我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陈静山犹豫一阵问道。

“陈教授,我们也是老熟人,有什么话尽管说。”

“赵厅,您这次最好也要带着一两名西医下去,如果带着中医、蒙医专家下去态度明显,还有带着西医下去,也可借助考察综合医院,调查一下综合医院的中医治疗。”

听了陈静山的话,巴托也补充地提醒道:“医改实施以后,综合医院肯定也在改革的范围内,那么调查综合医院的中医情况就是必要的。”

在赵维忠的一项医改政策中,就有今后西医在临床诊断时,同时要出具中医诊断。

医改以后,对综合医院中医科室要深度参与到医改当中,还要培养大量精通中西医的医生。

见赵维忠赞同了两人的想法,陈教授起身,走到自己办公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赵维忠:“赵厅,这是我们学校在论证的一项医疗收费改革计划,还请您过目。”

陈静山递给赵维忠的就是疗效付费模式的论证方案。

赵维忠接过方案,才翻看两页就再也挪不开眼睛。

整整用了一个半小时,赵维忠才将文件全部看完。

合上文件,赵维忠激动问道:“陈教授,你们这套医疗收费模式进行到什么阶段了,什么时候能够进行试运行。”

赵维忠实在是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这种收费模式简直和自己的医改太契合了。

陈教授说道:“现在只完成九大类常见病的收费设计,真正试运行至少还要两三年的时间。”

赵维忠哈哈笑道:“不急!不急!只要能赶上医改就行。”

“赵教授,巴托教授!这是你们给我最大的惊喜!”

赵维忠手掌紧紧地按在方案上。

对于自己的未来的医改之路,赵维忠从来没有如此地有信心。

赵维忠相信只要医改计划顺利推行,和这份疗效付费在蒙疆全面推广,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将得到最大程度地缓解。

“陈教授,这份方案我能带走吗?”

“赵厅,当然可以!”

赵厅长带着满满收获,告别陈静山和巴托,坐车离开蒙疆中蒙医药大学。

就在赵厅长和陈静山闲谈正欢之时。

草原市郊区高墙耸立,守卫森严的监狱,两扇厚重的大门缓缓打开。

藤原次郎一手拎着帆布的行李包,一手遮挡的眼睛,眺望远方刚刚升起的太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在下,中医黄素》,方便以后阅读在下,中医黄素第442章 藤原出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在下,中医黄素第442章 藤原出狱并对在下,中医黄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