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不可得罪的谋士

作品:我岳父是李世民|作者:张围|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6 05:28:38|字数:8230字

李世民捞起一些牛肉,在嘴里嚼着,又拿起一张饼啃着。

骊山的饭菜很合胃口,也吃得很痛快。

尤其是这火锅的汤水中还有些许菜叶子,再来一口菜解腻,味道便更好了,之后再有一杯浓茶喝,人生惬意不过如此。

关中已经入冬,凛冬时节大雪纷飞。

眼下的事情定下,留下来李泰还在狼吞虎咽吃着牛肉,君臣俩人到了华清池边,一人一张椅子坐下来,喝着一碗茶水。

见这皇帝又往碗中放了一片茶叶,张阳又道:“陛下,应该少喝浓茶,更不能依赖浓茶。”

李世民捏着指尖些许茶叶,放回了一旁的茶叶陶罐中,“为何不能依赖。”

皇帝这是人到中年,烦心事越多,茶水也是越泡越浓。

“对身体不好。”

张阳澹澹说了一句。

李世民看了看他的茶碗,只有三五片茶叶,再看自己的茶碗,气馁地喝下一口,“修凿太液池的事,朕交给了阎立本,十五万贯的银钱依旧很紧张,朕时常想,若是你能来监造,多半可以省下不少银钱。”

张阳皱眉犯难道:“陛下终究还是要修凿太液池。”

想了这么多年了,这固执的皇帝还是没有放弃这件事。

李世民沉声道:“玄武门后的那条臭水沟越加臭不可闻,时常有臭味飘进玄武门,河道拥堵,河水发黑,水草太盛。”

张阳一手撑着自己的太阳穴,“既然陛下有多余的银钱,那就修凿吧,反正工期不会短的,需要很多年。”

“这无妨,只需要能够将太液池开凿好。”

太液池自汉以来就修凿好了,当时的太液池位于建章宫的北面,未央宫的南面。

是一片祥和华贵的地方,汉代开凿的一座人工湖,更早之前只是一个昆明池。

“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抬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

这就是当时汉书中对泰液池的记载。

不过经过几代流传,泰液池也就成了太液池。

朝代更迭,关中几番大乱,当年华贵的泰液池就在现在的玄武门之北。

久疏于治理,也没有疏通河道,东西两面凋零,荒草成片,已是一片废墟之地。

李世民想要修凿太液池,也有其自己的目的。

为了权利也好,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也罢。

李世民想要修建太液池势在必行,恢复太液池在汉时的荣光。

不过太液池还有另外一个说法,那便是池中有蓬来,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南有玉堂璧门,立神明台,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

这等华贵景象无不在彰显天子之权。

或许李世民心中对泰山封禅有所追求。

帝心难测,皇帝的心思不好揣摩,回到眼下要帮皇帝修凿太液池还要省钱。

张阳咋舌犯难道:“这事不好办。”

李世民冷哼道:“营造之事都由阎立本来做,你只要帮朕省钱便是。”

离开前又看了眼自己的小清清,这个很是活泼的外孙女很讨人喜爱,她正与小兕子玩耍嬉笑着。

令这位因国事烦忧的天可汗的内心也平静了下来。

皇帝要在骊山过冬,这些天都会在骊山,弟弟妹妹在骊山可以多留一些时日,等来年开春了再回长安城。

不知不觉,骊山也成了一个养老院,与托儿所。

李泰还在锅中捞着牛肉,因为牛肉很烫,他嘴还不停动着,“姐夫,还有这么多牛肉,我们可以慢慢吃。”

特意等到李泰来了才将牛肉下锅,这胖子很久没有吃过牛肉了。

张阳重新坐下来,低声道:“安排好了?”

李泰见四下无人靠近,又小声道:“都安排好了,他们已然自乱阵脚。”

上官仪会给李政藻的包袱中塞白糖本不是张阳的意思。

要说上官仪的遭遇,与当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发起兵变有很大的关系。

而且上官仪与那李政藻有私怨。

李泰和张阳都没有过问,也没有插手这件事。

只是坐看着事情的变化,至于上官仪自己的心思,就让他自己去决定。

李泰低声道:“总觉得这一次他要离开骊山了。”

“他在骊山有五年了,这五年他为骊山做了这么多事情,也该给他一份前程。”

李泰笑道:“不用姐夫给,父皇会安排的,上官仪其人才能令父皇眼馋,倒是旁敲侧击问过他,忙完骊山这段时日的建设才会离开。”

上官仪这样的人是留不住的,他很年轻,这等年轻又背景干净的臣子,是李世民最喜欢的。

贞观十年的寒冬腊月,一封军报送入了关中。

军报安西都护府送来的,波斯与大食一战,失去了数十座城池,波斯王与王室中人都退守到了王城后方,并且波斯王已退位,将国王之位让给了波斯王子卑路斯。

权力的交替很顺利,顺利到有些不可思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岳父是李世民》,方便以后阅读我岳父是李世民第六百二十三章 不可得罪的谋士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岳父是李世民第六百二十三章 不可得罪的谋士并对我岳父是李世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