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任太府寺卿

作品:我岳父是李世民|作者:张围|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2 18:18:51|字数:8286字

李世民的目光依旧看着书卷,低声道:“张大象你本是邹国公张公瑾的长子,将来也要承袭国公之位,朕不好对你多加封赏,往后便继续留在礼部,朕赐你入宫奏事之权,往后若有朝政之见,随时可以入宫面见朕。”

“谢陛下!”

张大象与张大素一齐应声道。

最后轮到许敬宗,李世民犹豫了片刻,“许敬宗你当年也是秦王府十八学士,朕一直想要给你安排,不想你却去了礼部,受李孝恭举荐朕也答应了,这些年觉得礼部如何,若想要换个地方大显身手,朕可以在中书省安排。”

许敬宗低着头咽下一口唾沫,陛下给的这个条件很好,若答应了就要离开礼部去中书省。

礼部是这五年以来的心血,说什么都不想就此放弃了。

他躬身道:“臣自知才能不够,还望陛下三思。”

这一次李世民终于抬起了头,“前些天朝中宴席,朕问过崇义,他说张阳不在礼部,而礼部上上下下的事情都是你在安排,你任劳任怨,朕也看在眼里,张阳在朝中身兼数职,又要监造太液池修建,等年后开朝,这礼部尚书一职便由你来担任如何?”

“臣惶恐。”许敬宗弯下身言道。

李世民笑道:“当初在秦王府的时候,你可不是这般谦逊,这般惶恐的。”

“朝中任命臣全听陛下安排,这是礼部经过张尚书商量而得来的决议,还请陛下过目。”许敬宗递上奏章。

小太监接过奏章放到陛下面前。

许敬宗又道:“都护府职权交还朝中,往后礼部只处理外交事宜,不涉都护府兵权事由。”

李世民看着奏章点头,“辽东的事呢?”

许敬宗又道:“张尚书举荐张大安入礼部为礼部侍郎,且要领辽东事宜将国书送入高句丽,以此再勒令高句丽王亲自来大唐朝见。”

“甚好。”李世民合上这份奏章,“狄知逊在河西走廊建设也有成效,也任命礼部侍郎,朕已经准许李百药辞官了,他年事已高,朕封他安平县公,你们掌管诸国外交事宜,多几个侍郎也无妨,你以为呢?”

许敬宗行礼道:“陛下圣明。”

一声圣明道尽了态度,礼部与陛下交换利益,至此都护府职权离开了礼部,到了陛下手中。

李世民看着三人离开,缓缓将手中的奏章放下,神色说不上是忧是喜,现在的礼部侍郎有许敬宗,张大象,张大素,李崇义,张大安,狄知逊共六人。

朝中六部,从来没有哪一部有这么多的侍郎。

足以可见陛下对现在礼部的看重。

而今日封的两个侍郎,张大安和狄知逊都不在长安城。

还有远在波斯的裴行俭与薛仁贵,王玄策,且不说眼下不知波斯战况如何,朝野上下都在等着波斯的消息。

就看这三人平定天山之功想来封赏也不小。

礼部的人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壮大,执掌外交职权,好在都是对外不是对内,甚至有人以为将来的礼部或许可以与中书省比肩。

事涉大唐与诸国的邦交,众人也都知道外交院这两年立功不少,光是建设安西都护府,收复安西四镇,平定天下,许多人力物力都是礼部自己拿出来的,不像朝中几部,但凡兵部要做什么,还要户部与吏部的配合。

当旨意下来,经过朝中各部安排,少说有三五天的时间。

而礼部则可以自给自足,这确实难得。

谁让这位礼部尚书,家业庞大,能够拿出钱给礼部。

就在这个冬天,李百药背着行囊关上了礼部的大门,今年吏部终于批复了他的告老奏章。

年近七十的李百药缓步离开。

他须发皆白,穿着朴素的衣衫走出朱雀门,从朱雀大街一路走到长安城门前,家眷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他低声道:“去一趟骊山,老夫要去见见张尚书,如此辞官想必他心有猜忌了。”

家眷们都无言收拾着,李百药一生为官从前隋至今高不成低不就。

他的儿子李安期低声道:“许侍郎已经同意让儿子在礼部任职,任主客郎。”

主客郎主要是给礼部侍郎办事,其中还要做接见诸国使者,与诸国使者交流事宜。

李百药稍稍点头,坐上了马车便言道:“去骊山吧。”

李安期挥动马鞭,马儿朝着骊山而去。

李百药奋斗了半辈子,官位起起落落,他笑自己资质平平却活得恣意便也足够了。

马车到了骊山村外,李百药向这里侍卫说明了来意。

不多时,张阳便来了,他笑道:“百药兄弟,许久不见了。”

李百药行礼道:“张尚书,下官捷越行事,瞒着尚书向吏部递交了辞官奏章,还望尚书见谅。”

闻言,张阳沉默了好一会儿。

李百药依旧躬着身子。

李安期连忙道:“家父是因怕张尚书念在旧情不愿答应辞官,这才会私自将辞官奏章交给了吏部。”

张阳颔首,双手扶起李百药,“百药兄,此番是要离开长安城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岳父是李世民》,方便以后阅读我岳父是李世民第六百四十二章 任太府寺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岳父是李世民第六百四十二章 任太府寺卿并对我岳父是李世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