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 古巴比伦法典

作品:我岳父是李世民|作者:张围|分类:历史|更新:2024-01-09 01:49:22|字数:8066字

王玄策尴尬笑笑,摆手道:“某家就一个裨将,西征天竺?那都是大将军的事。”

说罢,他又哼着小调,悠哉地躺着了。

离开的时候,狄仁杰又回头看了眼不着调的王玄策,皱眉道:“这人一直都是这样散漫的吗?”

李治解释道:“听裴行俭说过,他就是一个心思懒散的人,当初西征的时候便是这副模样,能不动就不动,能躲麻烦就躲。”

“可就是他这样的人,满腹的兵事韬略,行军打仗骁勇又有智谋,薛仁贵与梁建方评价过,他是个奇才,倒也不是他的经验有多丰富,只是这行事……”

三缄其口,犹豫再三,李治气馁地评价道:“或许自有章法吧。”

大唐的青年才俊越来越多,偏偏就有这么几个性情古怪的。

古怪的人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的。

就比如说骊山上的那位仙人。

天可汗派兵北征,坊间议论很多。

这一次远征有人说不该,也有人说应该。

如果四夷都能对天可汗充满敬意,并且俯首称臣,那么天可汗就会给你天大的恩惠。

倘若有人作乱,天可汗也可以派兵平灭,薛延陀作乱一直不服从教化便是原因之一。

恩威并施的天可汗才是令人敬畏的。

骊山上,今日还是一片宁静,偶有汽笛声响起。

张阳在华清池边,他执笔在纸上写了四个字,收笔道:“媳妇,你看如何?”

李玥瞧了一眼,神色凝重,“早日退休?”

“是不是有进步?”

“唉,夫君的字都快自成一派了,何来进步可言?”

小武与小慧捂嘴轻笑着,老师一直不喜欢师父的书法。

也怪师父练了这么多年的字,还在原地踏步。

张阳看着字笑道:“我要将其挂在书房中,每日都拿出来看,时刻警醒自己要早日退休。”

山风吹过,华清池掀起涟漪,李玥低声道:“有人的志向是进士及第,有人想要修编国史,也有人想要做个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李玥看向两位弟子又道:“只有你们的师父不一样,他的志向是早日退休。”

徐慧道:“师父向来就是与众不同的。”

小武叹道:“那些虚名又有何用,现在还不是想着如今建设关中,也不知道各县安排得如何了,弟子再去看看。”

徐慧也站起身道:“弟子也去看看。”

晴朗的天空下,阳光嗮在身上的暖意感觉很舒服。

近日在长安城的各国使者还在准备朝贺。

波斯王卑路斯命人送了五块石板给骊山。

张清清皱眉道:“你们波斯是拿不出像样的东西吗?怎么就送这么一块石板,你们看看高昌人,送来的玉石都是一车车的,就连吐蕃也送给骊山这么多牛呢。”

几个波斯使者苦笑着,对这位尊贵的小郡主连连行礼。

张心安的目光则在石板上的文字,“那就拉到山上去。”

姐弟俩命人将石板放在一辆推车上,张清清接过他们递来的书卷,便让这些波斯使者离开了,自己带着人拉着车去了骊山上。

各国使者除了向天可汗朝贺,也会骊山送礼,这几乎是每年都会进行的事。

突厥会送来很多羊毛与羊群,吐蕃会送来牦牛,西域又会送来很多玉石与各种奇珍。

当年爹爹任职礼部尚书,掌管大唐的外事,不论是河西走廊还是安西四镇都是那时候夺回来的。

更不要说现在的吐蕃与波斯了。

这些送礼,骊山一概接受。

张心安问道:“姐,据说这些使者送给骊山的礼比朝贺天可汗送的礼要多。”

张清清惆怅道:“你个笨弟弟,连这点都想不明白。”

“还请姐姐赐教。”

“现在爹爹的态度很重要,只要爹爹高兴,也能让关外诸国好好的,要是爹爹不高兴了,也能让他们鸡犬不宁。”

“他们敬重骊山是因为骊山行事有底线,从来不会做杀绝之事,爹爹以前对松赞干布的许诺,对高昌的许诺都一一实行了,所以他们很敬重骊山。”

“他们爱戴天可汗,也会敬重爹爹,而且现在大唐正在整顿西域各地的兵马,若能够得到骊山的重视,他们就能够得到莫大的好处,连一个就要灭亡的波斯都能扶起来,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张心安重重点头,对姐姐是听之任之。

张清清又看了一眼那些石板,便三步并两步快步走上了骊山。

等木车被拉上车,便让这几个村民下山了。

张心安快步走入书房,“爹!波斯王送了几块石板来。”

张阳还看着早日退休四个字在发呆,听到儿子的话语这才回过神,走到屋外,见了木车上的石板。

石板很厚,是大理石的材质。

皱眉看着石板上的文字,字迹很模糊,也很难辨认,这不是波斯的文字。

更有些接近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张阳皱眉道:“这是汉谟拉比法典。”

张心安好奇道:“什么法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岳父是李世民》,方便以后阅读我岳父是李世民第九百三十一章 古巴比伦法典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岳父是李世民第九百三十一章 古巴比伦法典并对我岳父是李世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