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2章 一花两朵

作品:秦时小说家|作者:偶米粉|分类:历史|更新:2021-12-29 01:45:46|字数:8292字

不若远矣。

“陛下。”

“依从典客所献异邦小国觐见之日。”

“半柱香后,当有从万里之外孔雀之国前来的浮屠之人觐见。”

蒙毅旁侧无声,只是静静的听着。

武真郡侯荣耀非常人能及。

寻常人得此封地,非有真正的彻侯,而郡侯所得封地已然极多,闻陛下之意,还以为不足。

无怪乎,咸阳当年传闻,陛下对于长安君成娇也是极好,成娇虽非侯爵,仍有封地落下。

荣宠很盛!

虽如此,观殿外时刻,近前一礼。

“孔雀之国的那些浮屠之人?”

周清好奇,看向蒙毅。

今日觐见的是浮屠之人?

有趣!

这么巧就被自己碰上了。

“孔雀之国!”

“浮屠之人!”

“嗯,有此事,昨日典客还将浮屠之人写就的一份文书呈来,上面是关于孔雀之国的讯息。”

“尤其说道那位护法名王阿育王,也做出了如朕一般的伟业,一统那处土地上的诸侯,归于孔雀之国。”

“不过,那位阿育王已经不在了,临死之前,仍命子嗣和浮屠之人传播浮屠世尊之道。”

“有趣!”

“那位国主颇喜浮屠之道,仁慈、宽厚、不杀……,这些东西可不能够整治天下。”

“朕有感,其国定不长久!”

那份文书的内容很长很长,始皇帝嬴政也是闲暇兴趣一观。

对于浮屠之人,自己早就了解,早就知道他们,对于那些人没有什么好感,然……能够前来觐见自己。

还算他们懂礼数。

文书之上的内容不少,大都是相连那位英主阿育王、浮屠世尊、浮屠之道,以及所求所盼。

那位阿育王喜欢浮屠之道,并没有错误。

错误的是,他以浮屠之道的理念治理天下。

浮屠之道?

什么道理!

仁慈之道?

宽厚之道?

不杀之道?

宽恕之道?

……

从某种程度上,同儒家、墨家、农家……诸子百家的理念相合,大道同途,诚不欺我。

偏生没有法家之道!

嬴政直接落下断语。

“根据天水商会所得浮屠消息,阿育王膝下诸子中,唯有一位在其兴建八万四千座浮屠之塔诞下的子嗣得宠。”

“可惜此人被阿育王的一位美人所害,双目有损,阿育王之孙继位,年幼尚小,怕不足以统辖其国。”

孔雀之国的确没有长久。

阿育王之后,的确王位更迭甚快,岁月长河中,最后一位国王还被臣子公然扑杀。

这一点……,不由的令周清念及原有岁月长河的事情。

皇兄所创下的这一份伟业,貌似……。

难道是一花开两朵,两朵皆相似?

摇摇头,不去多想。

自己来到了这里。

那些注定不会发生。

“惜哉!”

始皇帝嬴政叹道。

“可见……立下完整的国政体制之要。”

“封国诸侯,郡县一体,卿士,郡守,县丞,法治,文字……,一切一切太多了。”

接着前言,嬴政再语。

或许孔雀之国便是昊天对于自己的警示,走出三代的老路,踏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很难。

却必须走出。

“却如此。”

周清为之深深颔首。

这条岁月长河,周清只相信皇兄会做的更加好,一定会更加好。

……

……

“护法名王受戒之师。”

“浮屠世尊传道者。”

“孔雀之国——室利房,携带浮屠弟子一见大秦始皇帝陛下。”

半柱香之后。

威严肃重的兴乐宫殿内,随着典客和行署之人的一桩桩礼仪落下,一行奇装异服的异邦人赤足光头入内。

领头者!

是一位身披红袍的垂老之人,精气神三元有着明显的枯败,一身修为半步玄关,终究没有彻底踏过去。

赤足入殿中,眉心一点金色的印记闪烁亮光,话语间,自有慈悲之意浮现,音虽苍老,却沉稳有力。

如楼兰之国的觐见者一样,通晓大秦雅言,说的很好。

双手合十,深深一礼。

其后一位位赤足光头的红袍浮屠之人也是双手合十,深深一礼。

“陛下。”

“这是浮屠室利房大师自孔雀之国带来的礼物。”

“献给陛下。”

规矩袍服着身的典客见状,近前一礼,抬手间,便是一行侍者将几个大箱子抬进来。

那是浮屠之人的礼物。

自己都已经探察过了,并无危险之物。

“礼单如左!”

“浮屠宝文玉璧五对!”

“白玉象牙十只!”

“紫金重饼百枚!”

“浮屠云纹绒毯两条!”

“浮屠之杵五柄!”

“浮屠世尊亲笔留下的手札三部!”

“孔雀国主手札十部!”

“浮屠之道典籍百部!”

“……”

典客将礼单上的东西一一说道出来,都是孔雀之国的东西,听起来倒是挺新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秦时小说家》,方便以后阅读秦时小说家第1742章 一花两朵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秦时小说家第1742章 一花两朵并对秦时小说家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