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陛下,咱俩联合赚钱,有搞头

作品:一品寒门|作者:填海的精灵|分类:女生|更新:2022-11-24 00:46:53|字数:4390字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君臣礼毕,孟青云便安静地站在早朝队伍中。

反正自己也没事可奏,静听别人唠叨吧!

昨日陛下派人通知,也没有说什么原因,就说今天让他早朝。

什么事这么难缠,非得让我参加?

算了,想多了累人!

让早朝就早朝呗。

等退朝后就去东宫找太子。

也没有验个光啥的,不知道近视镜适合不。

孟青云也没有多想,揣了两枚近视镜就来早朝。

让孟青云始料不及的是,今天早朝第一件事,就是给他升官。

朝奉大夫,正五品散官。

呵呵!

有人处心积虑阻止自己升迁。

岂不知这样根本阻止不了自己升迁的脚步。

现在虽是散官,但也是正五品。

以后再立功,看你们怎么办。

其实孟青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这次立了大功。

大到不给他升官的话,大宇人人都会为他叫屈的地步。

他开启了海盐时代。

大宇地大物博,海域宽广,如果按孟青云设计的蓝图走,就精盐一项,大宇年收入将增加近一千万贯,而且百姓还能吃上廉价的精盐。

这是盛桢专门找户部人员计算过的。

利国利民。

国家和百姓永远受益。

所以,盛桢和众宰执大臣商议时,尽管有人心里不舒服,孟青云升官的事,却没有人反对。

功劳明摆着。

反对就是找茬。

但也得给制造阻碍。

于是,孟青云的散官官衔就产生了。

“谢主隆恩!”

孟青云忙叩谢。

不管怎么说,官升起来了。

金銮殿吐委屈,就显得有些格局小了。

“孟卿平身!”

盛桢虚抬右手,笑吟吟道,“诸卿应以孟卿为榜样,共免之!”

“臣等牢记陛下教诲!”

殿中难得和气一团。

百官虚虚实实祝贺,孟青云也虚虚实实回谢。

早朝在欢乐气氛中结束。

“退朝吧!”

盛桢轻声说后,汪忠尖声道:“百官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官磕头山呼,就等皇帝走后,再依次退出殿外。

这是退朝规矩。

“孟翰林留下,其余爱卿先退下!”

啊?

皇帝这是要问政?

退朝后,皇帝单独留下一位大臣,是这大臣的荣耀。

说明皇帝器重他,留下咨询或商讨一些国家大事。

官员们称之为问政。

见孟青云有此殊荣,好多高官由不得羡慕嫉妒恨。

但也无奈,只能酸溜溜退下。

孟青云很纳闷。

留下我干啥?

他也清楚问政之事。

前世历史中,宋神宗就经常留下王安石商讨国策。

可王安石是宰相,是变法的执行者。

他哪有这个资格。

陛下这样做,相当于给他树敌。

范贤等人又要恨得牙痒痒了。

不过也好。

这些人不论如何都会恨自己,索性就让他们恨个痛快。

百官退下,殿内只有盛祯、汪忠、孟青云和几个宫娥、护卫。

盛桢突然道:“内帑收入越来越赶不上支出,过不了几年,朕连赏赐都送不出去了!”

皇帝哭穷也是没办法的事。

别以为一句“普天之下,皆是王土”,皇帝就可以随意支配国库的钱。

国家开支和皇室开支是分开的。

国家税负主要用于国家的开支,而皇室的支出很多来自于皇室拥有的土地、山川、湖泊等。

皇帝的私库叫内帑。

但皇室实在是个大摊落,内帑收入不够,皇帝也只能寅吃卯粮。

当然,皇帝可以利用皇权把手伸进国库,但那样就离亡国不久了。

昏君所为,盛桢怎会做。

孟青云又是一愣。

陛下啥意思?

你赏赐了我几车东西,就来给我诉苦?

以后不赏就是!

再说,你那么多产业,若是让我来打理,还不成为天下第一富翁。

到那个时候,你连皇帝都不想做了。

等等,陛下这不是诉苦。

这是在问发财的办法。

“陛下有多少皇庄,共计多少土地?”

皇庄都是公开得,不算秘密,孟青云一问,盛桢也实话实说。

“皇庄七处,土地共有二十万亩多一点!”

这么多土地都发不了财,内帑管家真是个棒槌。

搞养殖、种植都能赚个盆满钵满。

要不种番椒,把自己的辣酱场转移到京城?

不行!

皇帝看到辣酱场的利润,还不把自己剁了。

那就??????有了,吃皇帝股份。

和皇帝合作做生意有保障,就这么做。

“陛下,臣有办法,让皇庄的土地变成下金蛋的凤凰,一年的收入超过两年!”

哇!

盛桢差点叫出声来。

“什么办法?”

“陛下,种番椒,办辣酱场!”

孟青云缓缓道,“不瞒陛下,现在京城流行的孟氏辣酱,就出自臣的辣酱场,其余商家也想模仿,但做不出臣的那个味。如果陛下种二十万亩番椒,再办一个辣酱场,钱不赚到手软才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一品寒门》,方便以后阅读一品寒门第267章 陛下,咱俩联合赚钱,有搞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一品寒门第267章 陛下,咱俩联合赚钱,有搞头并对一品寒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