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团结的棉花

作品:一品寒门|作者:填海的精灵|分类:女生|更新:2022-11-24 00:52:58|字数:6282字

盛祯心里埋着个小秘密,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给大宇朝百姓解决温饱问题。

人人有衣穿,穿暖;人人有饭吃,吃饱。

解决百姓温饱便是盛世。

盛祯之所以激动,之所以感慨,是因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循序而漫长的过程,而他的身体······他或许是看不到这个盛世了。

然而漫长的梦想现在却发生了极大的翻转,短时期内解决温饱问题的曙光已奔放,他如同看到未来的大宇朝,一个复苏了生机的盛世王朝。

大宇薯和棉花,就是解决温饱问题的两大利器,若是大宇家家户户都种植这两种农作物,衣食无忧。

大宇薯已经在京城种植,几千斤的产量,足以百姓在青黄不接的日子不挨饿。

而且用大宇薯制造的粉丝,完美的解决了大宇薯在春季后会出芽变质的缺点,还能改换口味。

如果棉花再解决了百姓穿衣问题,盛世便会如吐蕊的春雷,傲首绽放。

给大宇带来两大利器的不是自己,而是这个无诏回京的孟青云。

他说来京献宝······大宇薯、棉花确实是宝,而孟青云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有此人,是大宇之幸,更是盛氏之幸。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臣生在农村,见惯了缺衣少食的日子,那生活,哎,一言难尽······”

孟青云接过盛祯的话道,“就拿穿着来说,一件衣服若非破的不能穿,百姓是不会把它扔了。大人穿过的旧衣服改小给孩子穿,哥哥穿不上的旧衣服给弟弟妹妹留着······一件旧衣服,在诸位大人家里早就被扔进垃圾堆里,但在农家就如传家宝一样代代相传······别笑话他们吝啬,这是生活所迫!!”

宰执大臣中鲜有寒门子弟,他们无法深刻体会到这种残酷的生活,但他们并不是没有见过。

谁也不可能一做官就进入宰执,都是从基层摸爬滚打,然后一步步爬上来的,百姓的苦他们都见过,只是自己没有受过而已。

可能有人熟视无睹,可能有人为百姓哀叹过,但无论如何改变,他们脑中还有残缺的记忆·····百姓真的苦!

因此孟青云的话引起他们共鸣。

“臣在地方任职时,百姓常有衣不遮体者,好多农家家中只有一件看得过眼的衣服,谁出门谁穿!”

“尤其在冬天,百姓更是冻得瑟瑟发抖,太阳不热,根本不敢出门,为省口粮,一天只吃两顿饭。”

“冬天时候,小孩子几乎都被冻伤,手脚冻得跟馒头一般,乌黑乌黑,忒是吓人。”

“实在太冷,有百姓便在棉衣中塞满干草御寒,现在想起来后背仍然发凉。”

“还有百姓用芦花或杨絮填充棉衣,这东西不但不御寒,还会造成皮肤瘙痒······百姓生活太苦了!”

“······”

群臣一番感慨后,盛祯兴冲冲道:“好在这些现象以后在大宇会慢慢消失,有了棉花,这些问题都能解决,诸卿感受一下用棉花填充的被褥······”

众臣这才明白在太极殿放一床被褥的原因,纷纷上前抚摸,然后披上感受。

“暖和,舒适

(本章未完,请翻页)

!”

“棉花真是个好东西!”

“这要是填充在棉衣中,何惧严寒!”

“······”

众人七嘴八舌称赞,他们也清楚这棉花出自孟青云之手,有人便问道:“孟翰林,这棉花填充衣物内,能用多长时间?”

大宇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阁”之说,所以翰林的称呼便是敬重。

因此,尽管孟青云官至四品,但大伙还称之为孟翰林。

以他的能力,入阁只是时间问题。

孟青云解释道:“这么说吧,只要不生虫坏掉,一直可以用,如果棉花粘成硬块,保暖效果差了,拿出来弹一下,又能恢复保暖效果······”

“弹······棉花?”

棉花不是直接填充么?

众人不解,孟青云便解释道:“棉花是一小朵一小朵的,直接填充到被褥或衣物中,是一团一团的,起不到良好的保暖效果。”

“通过专用的弹棉弓、弹花锤等物,把棉花弹的融合成一个整体,可以使棉花变得更加松软,还具有更加好的保暖效果······也可以理解成棉花团结起来,合力为保暖做贡献。”

“弹棉弓?弹花锤?这和打仗用的弓和锤有没有区别?”

“当然有区别了,弹棉花又不是打仗!”

“弹棉花一定很好玩!”

“······”

孟青云这个解释蛮有新意,大伙兴致盎然,开始七嘴八舌议论,突然有人问道:“孟翰林,这棉花好种植么?亩产是不是也像大宇薯一样有几千斤?”

你这娃在做梦吧?

棉花这种作物很挑剔,种植区域、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都与它的产量有关。

后世南疆自然有千斤棉田存在,但现在的种植水平和棉花品种决定了就是低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一品寒门》,方便以后阅读一品寒门第625章 团结的棉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一品寒门第625章 团结的棉花并对一品寒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