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章 南安之战(上)

作品:血之孙吴|作者:布鲁斯老爷|分类:历史|更新:2024-02-27 06:16:56|字数:4378字

周军南下,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自然是十二大将军们,以及刚刚归附大周的士族们,他们认为这泼天的富贵唾手可得。

忧愁的自然是三位柱国——赫连勃勃、姚苌、尔朱荣了,其中赫连勃勃刚刚归附,心里想的却是趁机立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姚苌倒也还好,毕竟西海郡本就是羌人的地盘,作为羌人首领就算失去了柱国头衔也不至于失去地盘。

因此,压力就给到了尔朱荣的身上,这让尔朱荣压力山大。

虽然北地郡也是杂胡的地盘,和西海郡与之羌人一样,但北地郡距离河西、陇地、河套都实在太近了。

河西是西部鲜卑的地盘,陇西是新归附士族的地盘,河套又是匈奴人和奚人的地盘。

这就意味着北地郡随时都有可能被三大势力吞并,甚至连尔朱荣都成了其他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偏偏尔朱荣名为东路军主将,麾下将领却都是陇地士族,实际上就只有本部胡骑可以统领。

这使得东路军在南下后并不顺利,尔朱荣想的是优先击破西凉军主力,士族们却想攻城略地。

毕竟陇地三郡与武都接壤,一旦打下武都,那么陇地士族的手便能伸到武都来。

这就造成了尔朱荣与麾下将领们意见不统一,再加上士族们本就盯着他头上的位子,这让李暠、胡遵、张轨们更加不会听从尔朱荣的号令。

虽然士族们担任的只是太守等官职,距离柱国还差得远,但要是有十二大将军顶替了尔朱荣位子的话,那么空出来的十二大将军位置也就轮到他们了。

这使得在三路周军中,人人都对尔朱荣的位子眼红,人人都恨不得尔朱荣死在这场大战中!

哪怕是赫连勃勃也是柱国,可他依旧眼红,只不过赫连勃勃想的是得到北地郡罢了。

自从受封柱国大将军后,赫连勃勃同时还被封为了夏国公,这意味着河套地区——朔方、九原二郡,如今都成了他的地盘。

而这些地盘又与北地郡接壤,这让赫连勃勃对北地郡北部肥美的草原垂涎三尺,就等着尔朱荣被干掉后趁机吞并了。

由此可见,虽然大周名义上是一个大帝国,但实际在分封制下却并非是铁板一块。

所谓人心隔肚皮,三路周军各怀鬼胎,这就给了西凉兵团取胜的机会。

周军分三路而来,西凉兵团本可以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只可惜他们兵力不足。

毕竟三万周军中大部分都是骑兵,反观西凉兵团却是以步兵为主,骑兵只有区区五千之数。

这使得西凉兵团根本没有全歼周军的实力,只能被动防御,然后用奇谋破敌。

十二月中旬,周军相继开进武都境内,大战的阴霾也笼罩在了武都的上空。

值得一提的是,武都郡本就是氐人的聚集地,因此武都境内的氐人比汉人还要多。

在河池之战后,彼时的刘裕攻下了武都全境,因此氐人纷纷归附。

只可惜,现在刘裕的蜀汉覆灭,蜀军也纷纷被全歼。

在我方的控制下,氐人们并没有彻底归附,在周军到来之后隐隐已经有了不稳的迹象。

尤其是在周军的中路军中,杨大眼也在其中,其本人又是如今氐人三大家族之一杨氏的族长。

(在符氏被曹操铲除之后,氐人只剩下了三大家族,分别是吕家、杨家、李家。)

在杨大眼的巨大威望下,武都境内的氐人纷纷归附,一时间武都各地全反!

唯独河池、下辩、南安三城,要么有西凉军的驻军在,要么氐人少,因此才幸免于难。

面对如此不利局面,西凉兵团上下一时间束手无策,只得勉励维持着原定计划。

好在周军此来并非为了夺取武都,事实上宇文泰要的就是让三路周军与西凉兵团鹬蚌相争,他好趁机坐收渔翁之利。

毕竟这三路周军都是由匈奴人、羌人、奚人、胡人、氐人、陇地士族组成,从上到下没一个是鲜卑人,因此都并非是宇文泰的心腹。

于是乎,一方面为了稳定内部,一方面又为了消除西凉军的威胁,这才有了此次周军三路南下的大战。

也因此,宇文泰对于能否得到武都郡其实并不关心,更希望的是双方主力能够打一仗,以此互相消耗。

而在周军方面,不管是洛阳的宇文泰,还是三路周军本身都十分清楚消灭西凉军远比攻占武都更加重要。

唯独我方上下,只当周军得陇望蜀,以为周军就是为了攻占武都而来的。

事实上,周军要的是消灭西凉军,攻城为下,消灭西凉军为上!

正是在这种认知,在这种对战略判断失误的情况下,西凉兵团也将面临最大的危机。

仅仅两天之后,周军的西路军、中路军相继抵达南安,而这是只是一座小城。

西凉兵团由魏延、丁奉二将,带着一万步兵驻守于此,以此为诱饵吸引周军来攻。

其中,魏延善守,因此率军驻守在城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血之孙吴》,方便以后阅读血之孙吴第1358章 南安之战(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血之孙吴第1358章 南安之战(上)并对血之孙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