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文会开始

作品:北魏武侯|作者:青山隐影|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7 05:36:54|字数:6788字

又等了小半个时辰,仍有儒士不断前来,人数已经隐隐超过三百人了。这时突然一声锣响,众人这才停下彼此交谈,场内逐渐安静下来。

“诸位请听我一言。”

所有人都向场中望去。

这场地正中央,铺着一层猩红的地毯。居中坐着三人,头上都带着四方员外巾,身穿葛布长衫。只有中间一人略显富态,其余两人则是中等身材。

居左设有四席,四名儒生端坐其上。神色上既有一丝紧张,又有一些倨傲。

居右也设有四席。在这坐的是几名上了年岁的老者。一个个头发胡子都已经花白,不过精神倒是矍铄。

在场地最中间,站着一个儒士打扮的中年人,伸手往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等人群安静下来,这名中年文士才大声说道:“各位,现在乃是阳春三月,正是外出踏青之时。冯员外、苏员外和彭员外特地举办了此次文会。广邀众多儒生参与。在这里,诸位可以拿出得意之作,不管是诗文还是长赋皆可。请其他学子共同品评鉴赏,也可请城中几位德高望重的学士点评一二。

诸位也可抛出自己在学识上的独特的见解,大家一起帮着参详一二。

若是诸位的文章、观点确有独到之处,还可获得几位学士的推荐,可入洛京中正府。三外员外还有盘缠相赠。

另外,几位员外还专门请了几支舞姬,为大伙歌舞助兴。还有各种吃食酒水也是不缺,诸位可以任意享用。”

场中的诸多儒生们,皆是面露喜色。

名望!利益!美色!美食!

各种想要的东西都已经齐了,顺便还能认识些朋友,扩展自己的人脉。

参加文会不就是为了这些么,一下子全都有了。

听到下边一片吵吵嚷嚷的议论声越来越大。那位中年文士不得已又示意人们安静一下。

“诸位莫要着急,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需要诸位出力。”

文士说着一指居左的四名儒生。

“这几位乃是京中太学的几位学生。他们带来一篇旷世奇文想与诸位一起品鉴。”

说完文士做了个请的手势,自己便退了下去。

四名太学生齐齐起身走到场中,向四周躬身行礼。其中一人向前两步道:“诸位,去岁时中正府传出一篇佳作,几位中正邀请太学山长、数位祭酒以及近百名太学生共同品读,对其赞不绝口。认为此等雄文若不能广为流传,皆以为憾事。

山长、祭酒及几位中正商议后,命中正府太学诸人皆要推行此文。以彰显我大魏文风不弱于南楚。其后朝中变动颇大,我等太学生便义无反顾担起责任。今得三位员外相助,举办此等盛事,我等感激不尽。”

说着对三位员外行了一礼。

三位员外笑呵呵地起身回了一礼。

其他人心无旁骛地听着太学生的讲述,沈兮瑶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这事怎么这么耳熟呢?

果不其然,这几名太学生说完这些,便马上就开始吟诵全篇《千字文》。抑扬顿挫的声音和着朗朗上口诗文,仅仅十几句便获得了全场喝彩。

四名太学的学生不得不中断了背诵,等场面安静下来才又接着背诵。整个过程竟被喝彩声数次打断。

等全片吟诵完,全场犹如开了锅一般,近三百人全都是嗡嗡的议论声。

沈兮瑶脸都绿了,缩在角落里低着头不发一言。

“兮瑶,你怎么了?”

见沈兮瑶神情有些不对劲,杨霖忙问道。

沈兮瑶微微摇摇头,并不说话。

良久,那几位老学士才慢慢起身。

一名年岁最大,脸上密布老人斑的学士先开口道:“老夫周兴安,致仕前曾为本州中正。洛京之中也有些门生故吏。此篇文章老夫其实早已收到过。老夫一辈子研读圣人经典,却也从未见过此等锦绣文章。”

另一名年纪小一点儿的学士也道:“此文乃是四言长文,文笔优美,辞藻华丽。又句句押韵,读之朗朗上口。所涉内容全面,天文地理,历史自然无一不包。更难得的是,使用千字,竟无一字重复。可见其功底之深。”

趁着几人点评的光景,那文士命人将一份份已经抄好的文章送到每位儒生的手里。

不少人都一边认真聆听几位老学士的点评,一边捧着文章认真研读。

“此文竟是沈常侍所作!”

有人发出一道惊呼。

杨霖也低头看去。

这篇文章开头有篇题跋,讲述了事情的大概经过。

意思是洛京才女沈常侍,为了给府中蒙童开蒙,特将一篇文章交予府中西席。西席读之颇受震撼,不忍如此佳作不得世人所见,遂推荐至中正府。

因原篇文章不足千字。中正府联合太学共同撰写补足千字之数。才推行天下。

附在后边的还有一张名单,便是所有撰写文章之人,沈兮瑶的名字则是名列榜首。

这下杨霖明白沈兮瑶为何是那种神情了。

用肩膀轻轻碰了碰沈兮瑶,杨霖低声道:“想不到你的文采如此斐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北魏武侯》,方便以后阅读北魏武侯第217章 文会开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北魏武侯第217章 文会开始并对北魏武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