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草原情况

作品:北魏武侯|作者:青山隐影|分类:历史|更新:2023-09-30 00:11:11|字数:7252字

沈兮瑶也没有多耽搁,将事情交代给褚清莹,便继续上路。成康铭送过来的信里都说了不得延误,沈兮瑶自是不会耽误时间。

得益于大魏还算完善的邮驿体系,这一路上只要看见驿站沈兮瑶就会更换马匹,洛京江夏两地虽距千里,但大多都是平原之地,骑马赶路十分便捷,沈兮瑶用了五天时间就赶回了洛京。

在这里其实是穆建明给偷偷使了个小手段。

按照沈兮瑶原本的计划,这点儿路程最多四天也就回去了,虽然会累一些,却也不是什么问题,

只不过到达洛京的时间就可能有点儿晚了,不太适合进宫。沈兮瑶就得先回侯府。

而穆建明故意拖延了些时辰。如此,沈兮瑶抵达的时间会推迟一天,在第五天的上午才能到达,然后直接进宫。

虽然只是一点儿时间上的调整,可皇帝知道你家都没回,直接来汇报工作,这个工作态度就会让老板十分高兴。

看到沈兮瑶风尘仆仆的样子,杨恪有些愕然地问道:“兮瑶,你怎么是这个样子。”

数月时间不见,不仅杨恪也没有什么变化,就连御书房也没什么改变。常迶仍旧躬身随侍在侧,御书房里的陈列摆设也没有一点儿变化。

“启禀陛下,微臣甫一入城就直接入宫了。”

果然,杨恪听到听沈兮瑶如此回答,脸上便浮现出了一抹笑容。

“日夜兼程的赶回来,爱卿这一路上定然吃了不少苦。此人赐座。”

沈兮瑶也不得不佩服穆建明的这些小算计。

之前多少次进出御书房,哪次不是站着说话的。赐座这可是头一遭。

沈兮瑶行礼谢恩后,径直问道:“陛下这么着急召微臣回来,是出了什么事吗?”

杨恪不摆手。

“这个先不忙说。你先说说南楚的事情怎么样了。虽然成尚书奏折不断,可是朕还是有些不解。”

已经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穆建明的全盘计划,沈兮瑶自然清楚。当下沈兮瑶便点头说道:“陛下,其实整个计划最终的目的就是南楚的人口。”

“不对啊。”

杨恪直接打断了沈兮瑶的话,不解地问道:“去年的时候你不是跟朕与褚相说是要从南楚、蜀国大量地购买粮食吗?”

沈兮瑶嗯了一声。

“确实如此,不过购买粮食什么的,那些都只是手段而已。若是只为了粮食的话,我们早已经完成了。据我所知,各地采购的粮食加在一起最少也有六十万石。”

“这么多!”

杨恪有些惊讶。

“只多不少。”

沈兮瑶顿了顿,见杨恪没有开口的打算,才又说道:“原本的目的就是为了人口。大魏目前的人口太少了,只有这点儿人口,干什么都不够。

要做这件事其实原本并不容易。南楚的世家积累百多年,人才辈出,就算偶尔有像胡世昌一般的不肖子弟,可大部分都颇有才华,不可轻视。

此番也算是我大魏占据了天时。江夏、浔阳等地发生了水患。在赈灾的问题上,南楚朝廷行事拖沓,这才给了我们机会。”

杨恪抬抬手,示意沈兮瑶继续。

“南楚国库空虚,没有钱粮赈灾。受灾之地遭受水淹,原本就不是什么物产丰盈之地,经此灾害之后,百姓没吃没喝。再滞留当地便只有饿死一途。绝大多数人便向着豫章、建康着两处最为繁荣的州府逃难。

豫章太过遥远,微臣没有前往,不知详细情况。

可建康微臣是亲自去了的,那灾民的惨状,微臣是亲眼所见。什么食不果腹、易子而食,这些原本只出现在书卷上的词,微臣是真实体会到了。

书上所描绘的灾荒场景不及微臣所见之万一。若非亲眼所见,实在难以想象那等凄惨的场面。”

感慨了一番,沈兮瑶把话题又拉了回来。

“那些灾民裹胁着沿途的百姓一路前往建康。建康太守一开始还施了几天粥,然而在给了灾民活下去的希望后,又突然停止施粥,将那一线生机抹去。

百姓情绪激荡,若非微臣去得及时,一场暴乱也就发生了。”

“这件事我从成康铭的奏疏中看到过,不得不说兮瑶你谋划的确实很远。”

说到建康的事情,杨恪突然插话进来。

“建康若是发生了暴乱,虽然会乱上一阵,可建康城高池深,兵马充足。镇压暴乱易如反掌。对大魏来说虽有利,却并没有多大。

南楚朝廷平定暴乱以后,顶多死伤一些百姓,甚至连元气都伤不到,有几年时间也就抚平了,大魏什么好处也捞不着。

可按你的做法,将这些灾民变成大魏的百姓,既让南楚失去了几万人口,又使我朝增加了实力,还能减免百姓的一些徭役,一举三得!”

沈兮瑶谦虚了几句,道:“只是没想到建康的那位太守是个果决之人。一旦决定了的事情,下手便十分痛快。若不是我朝水师提前收到消息,会被对方打个措手不及。”

“朕听说你也被裹挟在灾民中被送到了对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北魏武侯》,方便以后阅读北魏武侯第330章 草原情况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北魏武侯第330章 草原情况并对北魏武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