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唐皇家电视台

作品:大唐第一败家子|作者:烟雨织轻愁|分类:历史|更新:2019-11-13 02:26:59|字数:12190字

能有电视剧是最好的,只可惜。

在电视还没问世之前,很明显是不可能有电视剧的存在的。

那么目前来说,就只能选择一个时间段,来播放一些电影了。

后期的话,还需要增加一些电视节目。

但是至于播放什么电视节目,李愔还在思考之中。

后世的一些娱乐节目吗?

生搬硬套肯定是不成的,最多能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

必须要适合大唐现在的环境氛围才行。

这个倒是并不着急,可以慢慢考虑。

长安城的气象部,也正式成立。

李淳风带着他的五十六个弟子,前来报到。

接下来,李愔开始传授给他们先进的预测气象的知识。

对于后世的气象局来说,他们预测天气,靠的基本上是卫星传递回来的数据,分析之后做出判断。

当然,在这个时代,肯定是不可能有卫星数据的。

他们要预测天气,只能凭借一些气象上的经验。

还有就是通过星象的变化,来测定天气。

但是这种测定,准确度实在堪忧。

别说是这个时代,就算是在后世,天气预报也有不少时候,不够准确。

这个时代,就不可能有多高的准确度了。

但是要成立气象部门,哪就不能差的太离谱。

要是他们播报出去的天气,天天出错的话,哪可就是个笑话了,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李淳风听到师傅居然会为了他们,专门成立一个天气预报的栏目的时候,才会如此感动。

而李愔现场传授给他们的,就是一些后世测试天气的经验。

同时,李愔还送给气象部门两艘热气球。

这个热气球,是军工厂生产出来的,通过严格测试,质量上完全没有问题。

第一天的时候,李愔就亲自登上热气球的吊篮,然后带着四个人,升上高空。

这一批人,当然少不了有李淳风的位置,其他两个,都是李淳风的得意弟子。

升上高空之后,他们可以更好的观察云层、湿度、气压等一系列的变化。

在这个高度上观察得出的数据,就要比他们在地面上的观察,要准确许多。

李愔传授的这些知识,让他们如获珍宝,连忙掏出纸笔,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唯恐有所遗忘。

在半空中,检测了两个小时,记录了一连串的记录之后,他们才从空中返回。

下来之后,根据这些数据开始推断。

根据他们的推断,第二天应该会有小雨。

然后到了第二天,果然下了小雨。

这让他们兴奋极了。

其实他们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就经常学以致用,会预测一下第二天的天气。

但是准确率却是很差。

一直以为,他们都以为是他们还没学习到家的缘故。

直到现在他们才发现,原来并非是这样。

而是他们取样的数据,都是在地面进行的。

而地面和高空中的数据,会有很大的差异。

而蜀王还告诉他们,就算是热气球的高度采样取得的高度,都并不准确。

更何况是在地面上了。

原本他们还在担心。

蜀王为了帮助他们,不惜开设了气象局。

如果他们的预测,准确率很低的话,未免要辜负了王爷厚望。

但是现在,有了热气球之后,他们不由的信心大增。

……

在李愔的指挥之下,一月之后,长安皇家电视台,正式成立。

当然了,电视台成立了,员工也都到位了。

节目也都安排好了。

至于主持人,利用这段时间,李愔也培训出来几个人。

并且在电视台即将开台的时候,李愔将大唐十个道的,所有电视台的负责人,都聚集到了长安。

在皇家电视台开播的时候,他们都会从中学习。

回去之后,对于如何举办电视台,他们心里就有一个章程了。

而这段时间,李愔也并没有向外出售电视。

这不由的让众人全都大惑不解。

你这不是电视台吗?

你这电视节目,不是要通过电视机来收看的吗?

你现在连电视机都不卖,你电视节目播出之后,给谁看啊?

有谁能看的到啊?

听到这些质疑,李愔不由微微一笑,也懒得跟他们解释。

不是李愔不想卖啊!

关键是,这电视机,在电视信号还没播出之前。

他们根本就接收不到信号,电视机什么都放不出来。

就这一个破机器,谁买啊?

就算出售,也肯定卖不出几台去。

想要推广电视,自然不能用这种办法。

在电视台准备开播之前,李愔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各大路口,摆放了整整一百多台电视机。

在电视机旁边,还有竖起来的天线。

信号是用信号塔来传递的,没有天线的话,无法接收到信号。

而做这些的时候,李愔也并没有刻意的宣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败家子》,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败家子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唐皇家电视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败家子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唐皇家电视台并对大唐第一败家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