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九章

作品:辽东之虎|作者:千年龙王l|分类:历史|更新:2022-09-28 13:34:10|字数:8022字

孙元化也很会做人,作为首辅整天出去调研视察,在地方上奔波。

而且他去的地方,都是有大型工程的地方。

就好像武汉三镇的长江大桥,江阴的长江大桥。

汉中通往成都的川陕铁路,更有华亭的港口工程。

反正孙元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绝大部分时间,就是从一个工地跑到另外一个工地。

有时候,甚至睡觉都在飞艇上休息。

大家觉得,孙元化这个首辅大人更像是工部尚书。

李枭皱了一下眉头,他知道孙兴这是在把自己和他老爹都摘出来。

没有李浩的点头,没人敢随意的让西洋人开办教堂。

想想就知道,当年李浩在长兴岛的时候,跟着汤若望一起学习了有好几年时间。

那个时候,李浩就很喜欢听汤若望讲故事。

现在想想,那些故事可不都是圣经里面的故事。

汤若望找到李浩,想批块地盖教堂,简直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李枭无奈的摇了摇头,如果李浩成了基督徒,那事情就大条了。

“找个由头,把教堂拆了。那些什么神父的,也都赶走。驱赶到他们自己的国家去!

大明的国土,尤其是京畿重地,外国人还是少些的好。”李枭恶狠狠的吩咐一声。

“诺!”

孙兴赶忙答应。至于用什么办法,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座教堂要赶快消失。

李枭很久没有进京了,或者说很久没有来旧京城了。

自从通州大开发以来,通州就慢慢成了大明的新政治中心。

大帅府在这里,首辅府邸在这里,次辅府邸也在这里。更不用说,大明最好的医院,陆军总医院也在这里。

而且,这里有大明最好的大学。

燕京大学!

京城的火车站在通州,京城的飞艇乘降场也在通州。而京城的第一座专用机场,也在紧邻通州的大兴建设。

更别说,朝廷里面只要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全都居住在通州。

整个通州,到处都是新铺的柏油马路。

吉普车跑在上面,一丁点儿都不颠簸。尤其是雨过天晴的时候,河边垂柳更是处处美景。

而所谓的老城区,指的是京城城墙九门之内的地方。

好多地方都是胡同,而且有大量的大杂院。居住在里面的人,更是良莠不齐。

偷鸡摸狗,打闷棍套白狼这样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

掌管这些地方治安的人,头疼的要命。

而且只要下过雨之后,胡同里面往往泥泞不堪,如果地势低洼的地方,更加的不堪。

要知道,旧城区里面的人用的都是旱厕所。

地势低洼的地方,洪水淹没了旱厕。有时候,马路上的积水有半米多深。

好多孩子,就在粪水里面扑腾。

这些年,京城旧城区逐渐通电。私拉乱扯电线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

因为电线打火,引起的火灾几乎每个月都有。

天桥附近的棚户区,就是因为电线短路引起的火灾。直接烧了几百栋平房,死亡人数达到了数十人。

现在达官贵人,基本上没有在九门之内居住的了。

虽然只是隔着一道城墙,可通州和九门之内简直是两个世界。

因为太多的人想要搬到通州,直接导致同是城外的顺义和大兴房价飙涨。

五爷就在大兴,有很多开发的项目。

今天李枭看到了孙兴,想要拆除部分城内棚户区,改建楼房的报告,这才兴起了去城里面看看的兴趣。

“京城城墙内的建筑,我看能不动就不要动了。

棚户区还是要改造的,只不过要有计划,分批分片的改造。

还有电路的问题,要供电局有个规划。

你看看现在的样子,电线拉的满街都是。天上像是蜘蛛网一样,到处都是电线。

你看看那边,那电线晃里晃荡的。一旦被风刮断了,弄不好是要出人命的。”

“诺!”孙兴赶紧点头称诺。

“还有,不要只是想着土地出让金的事情。热闹繁华的地方,可以多开商铺。

只有把商业搞上去了,才是长久之道。

收那些苦哈哈泥腿子的钱,那才能收几个子儿。要收,就收那些商贾巨富们的钱。

这样的人收一个,顶得上收穷人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

要想着,用今天的地赚子孙的饭。”李枭当然知道,孙兴那份报告的动机。

那就是土地出让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汉人自古以来的说法!

只不过,随着王朝的更迭。姓刘的地主变成了姓李的地主,姓李的地主之后又有姓赵的地主。

大明王朝名义上还是姓朱,那天下就是姓朱的天下,土地也是姓朱的土地。

想要在这地面上居住,就得缴税才行。

孙兴这小子很鸡贼,或许是从天桥大火中产生的灵感。

这家伙居然想着,把土地卖给商贾盖楼房。

大杂院、四合院不管什么院,都是平房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辽东之虎》,方便以后阅读辽东之虎第三二九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辽东之虎第三二九章并对辽东之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