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十万发炮弹·每天!

作品:我的亮剑后勤生涯|作者:看我头像了么|分类:军事|更新:2023-07-18 11:42:25|字数:7432字

这也是首相派他过来的原因,

当然,他之所以接下这个任务,是因为首相同意,在岗村宁次上任后,由他来担任华北方面军的参谋长,让他重新掌握实权。

“这是自然。”

冈部直三郎也懒得和石原莞尔继续啰嗦:

“需要什么,我会让情报科配合。”

“关于文县战斗的具体战报,给我一份。”

石原莞尔也毫不客气。

···

“十万发炮弹。”

“每天!”

“还是保守估计。”

看着手里的战报,石原莞尔深吸一口气,以缓解语气中的颤抖。

哪怕,这些炮弹,主要是82迫击炮,以及部分60迫击炮炮弹,没有一门山炮野炮炮弹,更没有一枚重炮炮弹。

但十万发每天这个数字,即便是手榴弹,也足以让人震撼。

更何况,八路军所装备的迫击炮,即便是60口径,一枚威力也相当于三枚帝国手雷,至于82口径,单枚威力更是相当于十枚。

计算弹药投送量,接近每天四百吨。

小小一个县城,区区一个相当于帝国超编师团的兵力,满打满算三万人的部队,每天达到如此数额的弹药投送量,

四百吨每天。

一艘轻型巡洋舰,一次出动的最大弹药投送量也不过如此。

正规军事学院毕业,担任过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关东军参谋次长,师团长的石原莞尔,他纵观战争史,也只有在上次欧战最热烈的战场,才有这种炮弹投送密度。

比如,凡尔登战役···

“而且,仅仅是一个小小文县周边的战场。”

“如果放在整个晋中盆地,整个数量是二十五万枚左右。”

揉了揉额角,石原莞尔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二十五万枚炮弹每天,那就是每天,单单炮弹消耗,就达到了一千吨,堪比帝国淞沪战争最激烈的时期,炮弹消耗量了。

也难怪冈部直三郎不担心其他交通线遭遇袭击。

哪怕是帝国,这个弹药消耗额度,后勤供应也是非常棘手,尤其是在晋中盆地这种内陆交通不便的地区。

“那么··”

深吸一口气,平复内心的震惊,石原莞尔看着桌子上的资料,面色凝重:

“他们到底是怎么把这些辎重,运输到华北地区来的?”

岗部之三郎没有注意到,或者说,下意识忽略了,但石原莞尔很清楚,出现在华北地区八路军山区根据地的物资,远远不止几千几万吨。

从那些粮食,化肥来看,恐怕是几十万吨,甚至几百万吨。

乃至,

更多!

虽然帝国无法完成对民国的彻底封锁,依旧有物资从西南地区,以及北方输入进民国,但数量绝对不会太多。

无论是滇缅公路,还是西北公路,都是地处险要地区,弯曲狭长的单车道土质公路,一年的极限运输能力绝对不会超过百万吨。

更别说,还有恶劣的天气,帝国的干扰,以及运输力的缺乏。

所以,只要调查清楚这些物资的来源····

石原莞尔决定从物资来源方面作为突破口,从而调查清楚八路军的真正实力。

···

“昨日,伤亡三千人,其中玉碎一千人,重伤五百左右。”

另一边。

冈部直三郎真正的心情,也远不如和石原莞尔见面时候的平静。

晋中盆地面积不小,战场分散,横跨庞大,所以参谋第一时间交给冈部直三郎的伤亡数据,是初步的统计结果。

但和实际伤亡误差很小。

单单一天的战斗,华北方面军就有三千人的伤亡···

伤亡太大了···

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更麻烦的是,

前几天,平均每天伤亡是两千两百人,而最近两天起,蝗军每天伤亡都是三千人。

这说明,战斗越来越难打,土八路战斗力也越来越强,那些刚刚放下锄头没有多久的新兵,在和蝗军的战斗中,飞速成长。

这一点,在一份份详细的作战报告中,以及体现出来了。

而要做到这种程度,靠着充沛的炮火是难以做到的。

必然是,那些看上去严重缺乏经验的土八路新兵部队,都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军事训练,掌握了基本的军事技能。

以及。

土八路基层军官,素质非常不错。

才能如此迅速的达成部队的成长成熟。

“八嘎··”

局势似乎非常不妙,让冈部直三郎忍不住怒骂一声。

“报告。”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参谋跑了过来,对着岗部直三郎说道:

“二十九旅团已拿下老石村阵地。”

“哟西。”

岗部直三郎顿时大喜。

文县战斗,他一直有在关注。

老石村阵地,是土八路据守文县最重要的阵地之一,也是对方迫击炮群最活跃的地区。

前十天,大多数蝗军的攻势,都是被来自这里的汹涌炮弹覆盖所打断,最后不得不撤退,而蝗军的远程火炮,面对地形复杂的老石村有些无能为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的亮剑后勤生涯》,方便以后阅读我的亮剑后勤生涯第29章 十万发炮弹·每天!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亮剑后勤生涯第29章 十万发炮弹·每天!并对我的亮剑后勤生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