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教导员归来

作品:一寸山河|作者:作家李珂|分类:军事|更新:2023-04-01 20:10:00|字数:6120字

刚刚进入四月的山西,似乎注定要在夜晚浮现出一幕幕的不平静。此刻,从君陵县通往丰店县的君丰公路上,一列长长的武装队伍正在悄然行进。

不算明亮的月光抛洒下来,拉长了每一个行进者的身影,同样也映射出他们灰布军装肩头上扛着的一杆杆制式步枪。

走在夜行队伍中部的几个人,身上斜挎着的是装在枪匣里的驳壳枪,这让他们看上去与队列中的其他人迥然不同。被这些持短枪者簇拥在核心的一个中年人,胸前还挂着一架望远镜,一边行走着的他就一边不时用手去摩挲望远镜的外框,流露出对这个物件的喜爱。

“刘政委,尖兵班传回消息,前方已经可以看见丰店县城的城墙!”

一个从队伍前列跑过来的战士,向胸前挂着望远镜的中年人气喘吁吁地报告着;后者则借助着朦胧的月光看了看手腕上的表,然后抬头说道:

“传令,部队停止前进,全体下公路,靠近山脚休息;十五分钟后出发,从丰店城下绕行过去。”

长长的队伍迅速地涌向了公路一侧黑黝黝的山脚——这里是大榆树山西麓,距离正前方的丰店县城,仅剩几里的路途。

胸前挂着望远镜的中年,被那几名挎短枪的人引到了一段横卧在地的枯木旁边,一屁股坐了上去,双手开始捶打因长途奔波而又酸又痛的小腿。

——刘政委。这个陌生的称谓,是最近几天才开始被身边的人频频提及的。比起教导员,政委的头衔无疑更高大、更有力。

前八路军徐旅二营教导员刘恕,悠然自得地品味着这一切,脸上流露出了惬意的笑容。现在,他的全新身份是:八路军林师徐旅关门山派遣支队政治委员。

回忆从关门山根据地负气出走、去寻找林师徐旅指挥部时的情景,今天率队回归的刘恕,绝对算得上是志得意满。

刘恕知道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因为那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次漫无目标的出寻。但老天有眼,他与二营营部通讯班的八名战士离开关门山根据地,刚刚前出到正太路沿线,就听说了八路军的大部队曾经在昔阳县(位于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处)一带集结出没。

当刘恕急匆匆带人赶过去的时候,传说中的八路军大部队却早已跨过正太铁路,向南开拔了。

事后得知,春节过后,也就是在刘恕所在的林师徐旅二营刚刚开进到关门山不久,八路军林师徐旅的主力就与刘师主力联袂推进到了正太路沿线。至三月初,八路军总部命令刘师主力向南太行山脉地区的沁县、襄垣县进军,总部同时随之前移到彼。其后不久的三月中旬,林师徐旅主力也接到命令,跟进刘师步伐,从昔阳县出发,进占到了武乡县一带。

如果刘恕等人再晚赶到昔阳一天,就会彻底扑空——当时,徐旅的后卫部队即将启程了,喜出望外的刘恕当即跟随后卫部队同行,在辽县附近驻留;并在那里,将二营进入关门山后的一系列情况写成书面汇报材料,由后卫部队派人送到了武乡县的徐旅旅部。

让刘恕大感意外的是,旅部迅速给他做出了一份书面批示,并派专人送回。批示内容如下:

一,即日起,二营番号收回,其部队正式改编更名为:徐旅关门山派遣支队,支队建制为团级;

二,任命吴子健为支队队长,刘恕为支队政治委员。两人要严格遵守八路军总部关于各部开创抗日根据地的原既定方针,继承牺牲营长冯长治(已拟追认革命烈士)的遗志,加强团结合作,领导支队完成关门山地区武装抗日之光荣任务。

三,支队政委刘恕在辽县原地接收旅部加强给该支队的两百名官兵及轻武器装备,随即带领部队返回关门山根据地。

看到这份批示的最初,刘恕的心头犹如打翻了五味瓶,百感交集——自己期待中的针对二营副营长吴子健的批评处罚,在书面批示中并未得到丝毫体现,这意味着他此番出走的最大愿望落空了。但是,二营整体改编成派遣支队,部队升格为团级别,自己也就由正营一跃成为团级指挥员。这无疑是巨大的惊喜。

喜中有忧的是,吴子健不仅没有受到上级惩处,反而被提升为支队长,自己这个支队政委今后倒要在他的领导之下!难心的日子恐怕还在后面。

形势不容刘恕多虑,接下来,他在辽县很快就接收到了拨转到关门山派遣支队名下的两百人的队伍和装备,队伍成员少部分来自徐旅老兵,其余则是近一个多月以来从太行山区百姓中招收上来的新兵。这终于让新晋政委的心情变得大好起来。

遵照旅部指示,完成接收后的刘恕立即出发,由辽县径直向西,奔赴君陵方向;再经君丰公路抵达丰店,最终绕行丰店县城进抵关门山根据地。

可以说,一踏上君丰公路,刘恕便称得上是轻车熟路了——那正是他带领八名通讯班战士出走时的线路,只不过,士别三日、今非昔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一寸山河》,方便以后阅读一寸山河第379章 教导员归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一寸山河第379章 教导员归来并对一寸山河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