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国策

作品:北齐帝业|作者:拙眼|分类:历史|更新:2022-10-13 16:30:39|字数:6174字

念及此处,高纬收回了思绪,笑着对苏威说:

“南朝新君刚立,大齐理应送一分贺礼,朕已经手书了一封道贺信,但暂时还没想好合适的使臣,苏卿可有合适的人选可以举荐于我?”

苏威微微一笑,道:

“陛下既然想在文名上压倒南朝,挑选使者得找些大才子才是,臣闻李德林十五岁能诵五经,善写文章,辞核而理畅,天保年间举秀才,曾得魏收夸赞,昔日周主宇文邕亦闻其名,称为天上人也,这样出众的才子,让他为陛下出使,最合适不过。”

高纬不做声了,心想这些老官僚算计起人来真是一套一套的。

李德林是河北世家在朝中的利益代言人之一,与高熲、苏威一派多有掣肘,眼下朝中暗流涌动,各方面的整顿和改革正在关键时期。

高熲、苏威火烧眉毛,自然要绞尽脑汁把出挑的政敌先淘汰出局,不给李德林积累政治资本的机会…

高纬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要打击河北世家,眼下正是最关键的时候,也就是说,截止目前,高纬和高熲、苏威这些关中系臣子利益是一致的。

利益一致的,可以心平气和坐下来下棋喝茶,利益暂时不一致的,暂且踢出局也好,眼不见心不烦。

这也是爱惜人才,起了保护的念头。

高纬想了片刻,点头称善,苏威抬腿刚要离开,却好似忽然想起了什么,急急忙忙回来禀报:

“臣想向陛下请示,陛下几年下来,一征突厥,二讨伪周,三伐南陈,动用财力人力不知凡几,民间已有怨声,今年还是与民生息为好,不要再征发民夫了。”

高纬从善如流,他也知道这几年连年征战,百姓已困顿不堪,尤其是淮北淮南,作为大齐粮仓和后方,被压榨的苦不堪言,休养生息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百姓而言,脚底的钉子永远比门外的老虎更让人憎恨。一边对百姓敲骨吸髓,一边跟他们描述什么复兴大业,只会让他们更加厌恶。

你帝王权贵的宏图大业与我等穷苦百姓何干?我只知道你是在想办法掏空我家里最后一枚铜板、最后一粒粮食!

不如去迎敌军来,说不定对面的皇帝比你这个皇帝做得更好嘞?

由于大齐还算武德充沛,周国这个心腹大患也被赶到了蜀中等死,从来只有高纬欺负别国的分,哪有别国欺负自己?

所以当国内上下矛盾激烈,那些后世常用的一些“都是xx国的错”、“是女人吃了你们”的自欺欺人转移矛盾的借口也说不出口了。

不过高纬还是有所保留的,他想了想,说:

“先熬完春夏秋三季再说,虽说朕也不愿意劳民伤财,可有些要紧的地方,该要人还是得要人。”

见苏威一张脸垮了起来,他加重了语气。

“你放心,朕从内帑里掏钱,一个大子也不会要你们的!”

江淮是北齐的粮仓,疏通漕运至关重要,别的地方可以停,江淮的不能停,而且在高纬的计划里,做这些事的耗费也都不大,毕竟基础摆在哪里!

三国至两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动荡,常常有大规模战事发生。漕运大大降低了粮食物资的调集难度和运输成本。

曹魏多次于淮河上游偏西之处,利用汝、颍、洧、渠四水,开贾侯渠、讨虏渠、淮阳渠和百丈渠,这一运河网东西沟通江淮,便于运兵运粮、屯田积谷。

东晋时,为改善江淮间的运输条件,曾对邗沟进行多次整治。同时还于彭城之北开挖人工渠,使汶、济、泗诸水相通,泗水过彭城西,入汴通黄河。

北魏经略江淮时,于水道之沿岸建立12处仓库,储漕粮以供军需。

这些基础设施大多完好,拾掇拾掇,拿来就能用,很方便,不需要太多人。而另一边,高纬命杨素在洛阳修缮官仓,造船、整军、备武,也需要人力物力的供应。

可以说,通漕运、修仓储已经成为了高纬制定的国策,它在高纬心目中的优先级,甚至还在灭陈之上!

喜欢北齐帝业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北齐帝业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北齐帝业》,方便以后阅读北齐帝业第三百七十七章 国策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北齐帝业第三百七十七章 国策并对北齐帝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