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鹖冠子

作品:战国大司马|作者:贱宗首席弟子|分类:历史|更新:2018-12-01 02:34:24|字数:6052字

天曲日术内涉及到的郡与县,其实很早就已出现,比如赵国的代郡、雁门郡。

但此时的郡县制姑且就称作旧郡县制,它与冠子所提出的制度是不同的。

在旧郡县制中,郡与县是平级的,县是城与邑的统称:城指单纯一座城池,曾经天底下最大的城池也不过两里地,并不是很大,最早是用于王族、贵族居住;而邑指围绕着城池所建立的,包括国人、平民的住所,以及市场、田地等等所有设施都包含在内的一个繁华的聚集地,它最初是没有城墙之类的保护措施的,是故当外敌来犯时,邑地往往会被抢掠。

在非王城、国都的范围内,城与邑两者合一,再包含城邑能辐『射』到的周边区域,这就称之为县。

是故在当代,一县之令的地位是很高的,因为他是代君主治理这块土地。

再说郡,在旧郡县制中,繁华之地设县,而偏远之地、国境边界设郡,郡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土、保护国家不受外敌的侵犯。

就拿赵国来说,赵国在陆续攻下代地、雁门、中山后,皆在当地设郡,并任命郡守来守卫。

既然设了郡,在这个范围内就不会再设县。

比如在代郡范围内东安阳,也就是公子章目前的封邑,它会被人称为“东安阳城”、“东安阳邑”,但不会有“东安阳县”这种说法。

而冠子认为,这种制度存在弊端。

他举了个例子:假如中牟遭到魏国的进攻。

中牟在赵国南侧,与魏国接壤,当地有很大一片土地,赵国与魏国是相互咬合的就像太极鱼那样。

赵国的中牟,可以危险到魏国的腹地,而魏国呢,也有一座叫做安阳的城池,可以威胁到赵国的腹地,赵魏两国以这两座城池相互牵制。

而麻烦的是,倘若魏国进攻中牟,赵国是没有办法走邯郸--中牟这条路线进行支援的,因为两者中间有魏国的安阳城堵着,赵国的军队必须向西绕过安阳,才能支援中牟这也正是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麾下的两支军队长年驻扎在中牟一带的原因。

在冠子的讲述中,如果中牟遭到魏国的进攻,在没有赵成、李兑那两支驻军的情况下,中牟县令会第一时间向国都邯郸求援,然后再由邯郸派兵到中牟,这一来一去,中牟县恐怕早就沦陷了。

但单独派兵守卫一座县城,却又会加重该县的负担,不如几个县划为一个郡,县一心治经济,而郡则负责保护辖下的几个县,换而言之,即集聚数县财力物力养活一支郡兵,这样一来,这支郡兵能长久存在,且不使国家增加额外的负担。

至于在平时,就像冠子先前所说,伍长、里司、扁长、乡师等等逐级负责告『奸』、举贤、行教、布令,这样既能使王权集中,也能分担君主的辛劳。

更重要的是,只要沿用这套制度,国家就能以此形成良好的秩序,以便最终达到无为而治。

在听完冠子所讲述的主张后,赵主父沉思了许久,最终苦笑着叹了口气道:“若先生早早向我提出此事就好了……”

的确,因为三年前赵主父将王位传给次子赵何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作为君主每日当负责的国政实在太沉重了,全国上下的郡、县、邑,都要由他来制定策略,这将大大妨碍赵主父攻伐中山国。

然而,冠子所讲述的郡县制,却能极大化减轻君主的负担。

遗憾的是,此时赵主父已经传给了赵王何,倘若冠子是在此之前将这个主张告诉赵主父,虽然不能保证赵主父一定不会再传位给赵何,但也会让他产生更多的犹豫。

只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不,还不晚!

只要废赵何,夺回王权!

他赵雍就能以这套治国策略,使赵国变得更加强盛,纵使是秦、齐两国亦不能抗衡。

喜欢战国大司马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战国大司马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战国大司马》,方便以后阅读战国大司马第97章 鹖冠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国大司马第97章 鹖冠子并对战国大司马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