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5章 金衣卫,老朋友!

作品: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作者:皮侠客|分类:历史|更新:2019-07-05 11:40:31|字数:8540字

他弄这个金衣卫绝对不是为了恶搞,炎黄钱庄每日的现金流非常可观,金钱能够动人心,是人都喜欢钱,钱庄内部的人可能会想着贪污钱,钱庄外面的不法之徒则有可能会想着来钱庄抢钱,如果不趁早预防的话,有朝一日肯定会出事!

例如现代的银行,不仅有银监会这样的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还有银行保安来保护银行的安全!炎黄钱庄本就跟现代的银行类似,当然也需要相应的监管和安保部门!

李恪闻言,在心里认真地琢磨了片刻,然后拱手道:“山长所言在理,待我们返回长安之后,恪就亲自向父皇禀明此事!”

李泽轩点了点头,道:“嗯!当务之急还是先灭蝗吧!天鸡大队现在的规模越来越大,小恪你要做好统筹协调,提前为各个小队安排好任务,保证我们灭蝗的速度越来越快,否则百姓们借给我们的鸡岂不是白借了?”

对于天鸡大队来说,鸡的数量变多了,并不全然是好事,规模的扩张对于指挥者的要求就会变高了!比如说之前让一个五千只鸡的小队半天之内去灭掉一千亩良田的蝗虫,可现在鸡的总量变多了,每支队伍分到的鸡也会变多,若还是按照以前速度来划分任务,就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但若是划分的任务太多,也会影响到天鸡大队整体的进度!

而天鸡大队目前的实际指挥者实际上是李恪,所以李泽轩才会如此说道。

李恪肃然拱手道:“山长放心,恪定会权衡好各方面的因素,来为每支小队分派任务!”

“嗯!如此最好!一会儿灭完蝗虫之后,我们稍作准备,直接前往下一个县—泾阳县吧,让栎阳县县令一会儿把百姓们借给我们的鸡送过来!”

“是!山长!”

……………………………………

天鸡大队“出征”第一日,清灭两县蝗虫,鸡群规模发展至三十五万!

天鸡大队“出征”第二日,清灭两个半县的蝗虫,之所以说是两个半县,是因为第三个县的蝗虫只清理到一半,天色便黑了,李泽轩一行人只得在当地住下,等到明日天亮继续灭蝗,是日,鸡群规模发展至四十一万!

天鸡大队“出征”第三日,清灭三县蝗虫,鸡群规模发展至四十七万!

第四日中午,天鸡大队清灭完咸阳县的蝗虫之后,五十万只鸡组成的天鸡大队兵分两路,二十万只鸡由李泽轩带领,向西出发,另外三十万只鸡由李恪、程处默带领,向东进发,沿着黄河河道,一路清灭各个受灾州县的蝗虫!

“捷报”频传,天鸡大队的规模也在日益剧增,本来因为大蝗灾而处于绝望无助的灾区百姓,在看到《大唐日报》上关于天鸡大队那一封封“捷报”后,瞬间燃起了无穷的斗志,整个关中地区的各个受灾州县,纷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救灾行动!

与此同时,朝廷的各个部门也早已行动了起来,十二路监察御史被李二派往受灾的十二个州进行吏治巡察,重点严查那些救灾不力、甚至借着蝗灾大肆敛财的官员!

并且每个巡察御史的后面都带着长长的运粮队伍,有些运粮队伍甚至借助了炎黄商会的力量,这也算得上是大唐历史上第二次光明正大的官商合作(第一次是去年朝廷派遣船队南下换粮,其中就有许多民间商贾参与)。

至于这些粮食的来源,皆是出自于长安城最大的粮仓——太仓,太仓算是皇家粮仓,主要职能是供皇室消费、赏赐、百官俸禄、军需以及政府账济。虽然太仓的主要功能是为了统治中枢服务,但是也有着一些积极的作用。比如,每遇灾荒,太仓就会拿出粮食来补充常平仓,抑制粮价疯涨,还会低价出售一些粮食来赈济灾民。

去年朝廷派遣船队南下换粮,直接将太仓给塞满了,现在的太仓足足有六十万石粮食,而洛阳的含嘉仓更是储藏着上百万石粮食,可以说目前的大唐拥有足够的底气去应付这场蝗灾!

由于蝗灾始发,各地的缺粮效应还没有来得及显现,朝廷将一部分粮食运往各个州县,主要是想要告诉关中地区的受灾百姓,朝廷有实力、也有能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这种大的天灾面前,有时候你说一万句话,不如拿出白花花的大米更能让百姓们心里踏实!

所以太仓的粮食不仅仅是为了赈灾,更多的是为了稳定民心,稳定粮价!

李二不光要在嘴上稳定粮价,更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

………………………………

天鸡大队“出征”第五日傍晚,李泽轩一行人、鸡,抵达了雍县,李泽轩也终于见到了他阔别多日的老朋友——王仁表!

“呵呵!与小轩你阔别将近半年,未曾想到你我二人会在如今的这种情况下再度相逢,此刻境遇,仁表实在不知是当喜,还是当悲啊!”

去年年底,李二下旨任命王仁表为岐州刺史,并令他于今年年初,前往岐州赴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方便以后阅读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第1485章 金衣卫,老朋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第1485章 金衣卫,老朋友!并对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