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7章

作品:1627崛起南海|作者:零点浪漫|分类:历史|更新:2021-06-13 23:13:51|字数:8048字

“韩捕头所说的不无道理。”张普成对韩勤的看法也表示了赞同:“其实我们都应该清楚,丢官去职只是迟早的事情,早点为今后做好打算才是当下该做的事情。”

黄曲道:“难道我们也学着那些入籍海汉的百姓,离开登州去海汉国定居?”

张普成道:“有何不可?听闻海汉国在南海拥有许多领土,且地广人稀,只要稍有财产,去了当地便能当大地主,从今往后衣食无忧。我们如今虽然日子过得清闲,但其实稍有风吹草动还是不免担惊受怕,倒不如干脆去到海汉定居,今后就当个不问世事的富家翁,岂不美哉?”

黄曲笑道:“听张大人的意思,应该是对这条出路谋划已久了!”

张普成正色道:“大乱在即,早些为自己谋个后路也没什么不对!”

黄曲道:“但此时济南府战况未明,海汉发这通知,称山东全境即将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乱,这未免有耸人听闻,故意制造紧张气氛之嫌!”

“不好说。”韩勤摇摇头道:“我有一个济南府的远方亲戚,前几天刚拖家带口来了福山县,如今在县城外租了院子住下来。据他所说,这次打进山东的清军有十好几万,而且看架势是想打下几座大城不走了。朝廷在德州和黄河沿岸部署了两道防线都能没拦得住清军,据说济南府也多半是守不住了。”

张普成补充道:“如果济南府丢了,那可就真是一场大乱了!”

如果坚固如济南城都尚且守不住,那么山东境内其他的城池能挡住清军的攻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近期涌入福山县的这些外地权贵肯定也不是傻子,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已预示着大明对山东战况无力回天,所以这些人才会急急忙忙地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躲避战乱。

要是济南城和其他大城接连失守,那么海汉所预告的状况就极有可能会在山东上演了。到时候即便是海汉庇护之下的福山县也未必就是安全的地方,即便清军没有杀过来,大量涌入的难民和乱兵一样有可能将这里变为人间地狱。

在座这三人都亲身经历过当年的登莱之乱,自然知道难民和乱兵是何等可怕。就连一直在质疑海汉做法的黄曲,此时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似乎是想到了当年见过的某些场景。

如果登莱之乱的局面再次重现,那他们肯定宁可身处海外,也不愿再去趟这滩浑水。

张普成继续说道:“海汉人舍不得本地的产业,所以肯定会调集兵力护住福山县的周全,陈一鑫匆匆赶回来主持大局,应该便是为了这个目的。”

他们虽然平时不出县城,但陈一鑫回福山县之后所采取的这些措施,以及在公开场合的讲话,倒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他们耳中。此时再细细回想这些信息,果然便如张普成所说的这般。

黄曲沉着脸道:“海汉人即便护不住整个福山县,见势不妙的时候往芝罘岛上一撤,就算千军万马也攻不上去。但我们待在县城走不了,这要是一乱起来,我们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张普成轻笑道:“有黄大人镇守县城,安全应当无虞。”

黄曲闻言哼了一声,却没有接这话茬。

福山县为数不多的武装人员已经在前些天被征调去了登州,本来黄曲身为把总,应该由他带队指挥,但黄曲却称病在家,推掉了这个任务。至于黄曲为什么要推脱不去,张普成认为这是因为黄曲已经知道前线形势不妙,不想以身涉险而已。

黄曲会有这样的选择倒也正常,他们几人如今的身家都已不菲,已经不需要为了功名去拼老命,趋利避害才是聪明的做法。不过张普成有点看不起黄曲的原因是,他一边拿着海汉给予的好处,一边又质疑海汉的做法会搞乱山东局势,同时又在逃避承担作为大明官员的责任。所以说到这个节骨眼,张普成便不轻不重地戳了一下黄曲的软肋。

韩勤在衙门的身份比这两位都矮了一级,这个时候就只能由他出来打圆场了:“二位大人,既然这县城里已经不太安全,那我们何不主动联系海汉人,暂时搬去芝罘岛居住,等过了这个关口再走一步看一步。今后是留在县城继续维持县衙运转,还是移民去海汉国当财主,都可以到时候再慢慢商量嘛!”

韩勤其实老早就听明白了张黄二人的意思,而他对于投靠海汉并没有太多的抵触情绪,毕竟他就只是个没品没级的捕头而已,大不了弃了这铁饭碗拍拍屁股走人。而张黄二人却是正经的朝廷命官,说话做事自然都要多出一些顾忌,像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也只能由他来开口言明。

张普成还在假意斟酌道:“我们若是这样做,会不会不太妥当?再说这也不太好跟海汉人开口相商,说不定还会引起他们误会……”

韩勤见状只能把这锅全背了:“大人不必为此事发愁,这就交给我去办好了。正好马家大少爷还欠我一个人情,可以找他代为出面去向海汉人提要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1627崛起南海》,方便以后阅读1627崛起南海第2377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1627崛起南海第2377章并对1627崛起南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