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战争利弊

作品:1627崛起南海|作者:零点浪漫|分类:历史|更新:2017-11-11 10:41:54|字数:8622字

“看样子安南人并不会满足于击败对手,他们是真打算要跟澜沧国好好干一场了。”在审阅了郑柞向海汉兵工提交的订单之后,陶东来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次的量比他们内战时向我们下的军火订单还要大了不少啊!”

王汤姆道:“参谋部也分析了双方的实力,认为安南军应该是明显占优的一方,毕竟从武器装备到人员培训,都有我们参与其中,没理由打不过一个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小国。不过这场战事很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因为澜沧国境内几乎全是连绵不断的山区,而且交通建设状况比较落后,安南军即便能打进澜沧国,军队的辎重补给运输将会面临很大的考验。”

安南现有的武装部队几乎是与海汉民团一脉相承,大量军官都曾在安南北部海岸的涂山训练基地接受过海汉军事顾问的培训,一部分高级军官甚至还有到三亚的海汉军校留学的经历,作战指挥的方式和理念都大量照搬了海汉模式。而其军队的武器装备更是高度依赖海汉,目前列装的火枪火炮基本全是产自海汉,完全可以称之为海汉的忠实拥趸。

但这种依赖于热兵器的军队有比较明显的弊端,就是更受限于后勤供应,只要弹药补给一断,战斗力就会跳水式下滑。热兵器的列装比例越大,这种趋势就越明显。在这方面就算是他们的师傅海汉人也并没有十分有效的解决办法,在6上作战也只能依靠大量的劳工和畜力来运输投送补给,运作效率并不会比同时代的封建王朝军队高出多少。

所以海汉向外扩张的策略一向都是是选择近海地区,而不会过多向内6扩张,因为军方高层很清楚,海汉民团军在远离海岸线之后的表现很容易受限于后勤补给,战斗力下滑将是不可避免的状况。师承海汉的安南军队也存在同样的短板,在进入到内6山区之后,原本强弱比较分明的双方很可能会进入到拉锯战状态,参谋部正是因此而作出了战事不会在短期内结束的判断。

作为安南的盟友,海汉当然会在战争爆时选择支持安南,不过如果战事持续的时间长一些,对海汉来说倒也未必是坏消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最起码面向安南的军售订单会因此而多出不少收益。而且安南军队与澜沧军队在内6山区的交战实例,也将会成为海汉军方今后修订战术的参考资料。毕竟海汉民团军进入内6山区的作战经验不多,说起来似乎也就只有1631年石碌矿场暴动后民团军进入琼中山区平乱,算是小小考验了一下民团军在这方面的作战能力。

主管兵工生产的白克思道:“不过我们的外贸型军火没有这么多的库存,只能跟他们签署分批交货的协议,不知道安南人能不能接受。”

“我倒是觉得安南人不会有挑挑拣拣的念头,对他们而言,我们不把订单砍掉一部分就算很不错了,毕竟他们以前递交的军火订单从来就没有足量成交过。”陶东来不无调侃地笑着应道。

海汉与安南虽然是盟友,但出于安全和长期控制的考虑,在军火装备的出口方面却是一向卡得很紧,很多东西并不是安南人拿多少钱就能买到多少。安南向海汉下的军购订单上的内容,十成能买到六成就可以偷笑了。至于交货期,这一向都不是安南人会在意的交易条件。

“不过他们这次买的军火数量不少,要是最后没跟澜沧国干起来,这批军火流入他们的武器库,那今后两三年大概都不会再接到他们的订单了。”白克思对这批军火最终是否会在战事中派上用场还是存在一定的疑虑。

海汉并不希望卖出去的军火成为买主的库存,只有不断的消耗,军火生意才能长久地做下去,而战争无疑是刺激军火消耗的最佳手段,如果安南真跟澜沧国打一场全面战争,那么一次性卖给安南两年的军火供应量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参谋部认为爆战争的可能性非常高,除了两国之间的宿怨以外,安南目前向外扩张的意愿也是很强的,但南边的占城和真腊都不是那么好对付,北面的大明就更不用说了,东边跟我们隔海相对,也就只剩下西边的澜沧国能动一动了。”王汤姆解释道:“事实上我认为他们可能这几年里就一直在等着澜沧国先动手,以便有足够的理由动一场对外战争。”

对于这两个相邻的国家来说,彼此都是现阶段唯一适合开战的对手,在这样微妙的局面之下,战争似乎已经无法避免。而唯一有能力阻止这场战事的海汉,却找不到任何理由来做这件事。恰恰相反的是,除了能向参战国出售武器之外,也还有其他理由让海汉冷眼旁观,甚至是在暗中推波助澜。

“一旦战争爆,移民市场的价格就会下滑了。”一直旁听没出声的施耐德终于开口话:“劳动力可以长期为我们创造价值,比一锤子买卖的军火贸易更划算。直到现在,我们也还在收获当年安南内战带来的人口红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1627崛起南海》,方便以后阅读1627崛起南海第968章 战争利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1627崛起南海第968章 战争利弊并对1627崛起南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