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第六代战斗机量产

作品:从小镇学霸到首席科学家|作者:我思故我菜|分类:科幻|更新:2023-07-21 11:54:15|字数:8426字

第336章 第六代战斗机量产

这个会议开得十分的详细,但是尽管如此详细,

实施起来的步骤也十分的困难。

里面的各种技术都难如登天。

众所周知,实现核聚变主要有两条路线,

一条是惯性约束,丑国采用的就是这种,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Q正,

让可控核聚变从永远的五十年,变成了真正的五十年。

与丑国不一样的是,国际上与大夏国从一开始都是采用的磁约束。

磁约束一般使用的是托卡马克或者仿星器装置,

利用强大的环形磁场将一大团高温等离子体束缚在其中,使其发生核聚变。

在地球上利用核聚变能,要求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等离子体的离子温度达到 1亿摄氏度以上。

1亿度是什么概念?太阳的核心温度大概在1500万度至2000万度;

而地球上最耐高温的金属材料钨在 3000多度就会熔化。1亿度,已经超过太阳核心温度的5至6倍了。

周易十分清楚,至少在地球上,没有任何材料可以把1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给直接包裹起来。

但是这些问题都难不住曾经那些科学家,

想到了用强磁场来约束高温核聚变燃料的办法。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英、丑、苏等国科学家前赴后继,快箍缩、磁镜、仿星器等不同的技术路线此消彼长。

一直到了1960年代,最终由前沙俄科学家提出的托卡马克方案异军突起,

效果惊人,国际聚变界的重点研究方向随之转向了托卡马克。

这就是托克马克的重要性。

而CEPC就是超级大型环形磁场。

周易当初强烈要求修建CEPC的原因就有这个原因。

不仅在高能物理会有所突破,其余方向也能利用CEPC。

至于修建用的钱,周易已经全部一力承担了。

周易此刻与冯院士等人在办公室讨论,

冯院士说道:

“之前我们那边的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等离子体电流首次突破 100万安培(1兆安)。”

周易点了点头,说道:

“我也听说了,你继续说。”

冯院士说道:

“这意味着我们在此基础上可以迈出最重要的一步,早日点火。

而衡量核聚变装置及核聚变研究的水平,主要看三个参数:燃料的离子温度、等离子体密度和能量约束时间,三者缺一不可。”

一旁的肥仔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建钢院士说道:

“‘劳森判据’已经指出实现核聚变点火需要提高的三个参数,实现核聚变点火似乎已经变成一场‘开卷’考试。

尽管答案虽已写明,但是‘解题’过程却仍需不断探索。”

肥仔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大部分人才也已经举家搬到了渝高院,

留下的部分人才就是为了传递消息,或者利用肥仔那边的实验设备与仪器,做实验。

尽管渝高院的各种装备比他们更好,但是动用政策挖过来,怨气还是有的。

特别是徽省那边的怨气很大。

蜀省怨气还没那么大,想着蜀渝一家,

你渝州有了等于我蜀州有,这么一想好像也不亏。

周易说道:

“设备什么的可以往这边搬来,当初买成多少钱,现在我原价给你们,

CEPC马上就要修好了,我们争取在一年之内实现Q正,两年之内成功应用。”

几人纷纷说道:

“好。”

“就算是CEPC对于可控核聚变的帮助不大,有伱们的现成设备,我们也能快速搞起来。

或者直接让法国那边卖我们。ITER那边核心技术在法国手中,找他们买。”

周易想了一会之后,继续说道。

理论上可以利用CEPC搞可控核聚变,但是仅仅只是局限于理论。

真的行不行还真不知道。

所以周易准备了多手方案。

如果两年也不行,那就三年四年。

总得把可控核聚变搞出来。

商量完毕之后,周易一个人在办公室,

综合了最近一两个月的所得,

写出了目前可控核聚变需要克服的很多技术难题。

(1)堆级磁体及其相关的供电与控制技术研究;

(2)稳态燃烧等离子体(产生、维持与控制)技术,

即无感应电流驱动技术、堆级高功率辅助加热技术、堆级等离子体诊断技术、等离子体位形控制技术、加料与除灰技术的研究;

(3)初步开展高热负荷材料试验;

(4)包层技术、中子能量慢化及能量提取、中子屏蔽及环保技术研究;

(5)低活化结构材料实验(TBM),氚增殖剂试验研究,

氚再生、防氚渗透实验研究,氚回收及氚纯化技术研究;

(6)热室技术,堆芯部件远距离控制、操作、更换及维修技术研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从小镇学霸到首席科学家》,方便以后阅读从小镇学霸到首席科学家第333章 第六代战斗机量产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小镇学霸到首席科学家第333章 第六代战斗机量产并对从小镇学霸到首席科学家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