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老师循循善诱人

作品: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作者:木子蓝色|分类:历史|更新:2023-12-01 03:00:49|字数:8674字

“承乾急躁了点。”

“太子才十一岁,”

武怀玉和李世民在晨光中练八部金刚。

“你晚点回幽州,在长安多教导下太子,朕发现太子特别喜欢跟你在一起,对你的教导也听的进去。”

“臣也只是循循善诱,太子本性纯良,天生聪敏,”

“朕一会就回长安了,让太子跟你在这庄子上再住几日,你带他各处转转,真正体察下民情。”

李世民也很喜欢呆在乡下到处走走,但他也知道不能久离朝堂,早上仍是一顿简单的农家饭,红薯稀饭配点咸菜,皇帝吃饱后便在百骑簇拥下返回长安。

皇帝一走,太子就要活跃的多。

承乾甚至还亲自要体验一下喂猪,大锅里炖的猪食挺香,红薯藤剁碎,加了一些地里拔的猪草,然后还加了点红薯,一大锅煮熟后,又往里掺入一些糠麸、酒糟、豆粕这些,虽然加的不多,但这可是猪育肥关键。

“为何其它人不愿意,陛下为何还说不能直接推行两税之法,朝廷怕什么?”

今日怀玉陪着太子又回到神禾塬上的武家堡,这里武家经营两年多,比樊川刚接手要好的多。

黑色的猪毛被刮净,里面还是黑色的皮。

郑老汉却觉得如果一直有这个价,那养猪绝对发家致富啊,一个泥瓦匠的手艺人,一个月包了吃住外,也才只能赚三百文的工钱呢。种上五亩地,一季稻子也才收十石左右,只能卖三百钱,他们普通庄户人家,就算再辛苦,一年到头也余不到几个闲钱的。

承乾没想到猪打小就阉,又学到了点正经的无用知识。

唐代的猪品种还是很多的,辽东的白猪,岭南的花猪,不同地方的猪种区别很大。

承乾有些好奇的问道,“老师占地八万亩,是大地主,为何老师却要提出两税法,两税法不是让地主多交税,而让普通百姓,特别是无地之人得利吗?

武家堡养猪,居然也吃这么好,如今刚成为樊川武家堡里小庄头的郑老汉,确实挺羡慕的。

一手提钩,一手拿尖刀,一刀下去,鲜血沽沽而出,流入提前摆好的木盆中。

“一亩地种红薯,可养三头猪,如果多扯些猪草补充,养上四头也是可以的,”

“记得,孔先生跟孤说意为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八百顷地,那就是八万多亩,虽比不得裴寂曾经一次就得赐地千顷,但这数量也已经很惊人,绝对属于那顶级地主之一。

一旁的郑老汉马上道,“这些猪吃的跟人一样好了,想以前没有红薯玉米土豆这些祥瑞庄稼,每到青黄不接时,那个时候只能到处找点野菜吃,野菜搭糠,吃糠咽菜,甚至糠都吃不上,

“猪价也是涨涨跌跌,武德时各种物资短缺,猪价较高,现在贞观三年,各种物价都跌,今年斗米都仅二三百钱了,猪价也跌不少。

这种猪矮、短、肥、宽、圆,头短小,体型紧凑,庞孝泰老家养这种猪,基本上是散养的,到处拱土,泥里打滚,但啥都吃。

“老师,你现在也有数百顷地吧,”

承乾看到几个猪倌进栏,扯耳机的揪尾巴的,猪发出惨叫声,反抗很激烈。

武家堡养了三千头猪,不同批次大小不同,基本上每几天都能有一批猪出栏。

这年头就算再辛苦种地,可如果没有自己的地,实在是剩不下什么,相比之下养猪倒不错。

“堡里养的猪,出生半个月内就会阉割,不论公母都会阉割,这样长的快,而且肉质会更好。”

庄子上还有不少熟练的屠户,他拿着支长钩,一钩钩住猪喉,然后凭一已之力就把猪拖到圈外空场。

“殿下挑头还没喂食的,免的白食一顿。”郑老汉挺心疼那些香喷喷的猪食,反正要宰了,就不要再喂一顿,又不是要称量卖钱,如果是卖猪,肯定是卖前要抓紧喂顿好的,让猪吃饱饱的多压点秤。

承乾看着吃的正开心,丝毫不知大祸临头的猪。

“猪能吃的人都可以吃,”郑老汉笑道,那红薯吃的还挺香。

学着猪倌的样,拿着勺子在猪圈上敲击几下,啰啰啰的呼喊几声,躺在栏里睡觉的两头猪立马就爬了起来,赶紧哼唧哼唧的来到猪食槽前。

只求能够混个温饱,能养活一家老小就行了。

还有这红薯,这么好的红薯喂猪,多香甜啊。”

那红薯大锅炖煮的多香啊,那酒糟更是还散发着阵阵酒香,就连豆粕都还散发着豆油香味。

“郑伯你刚才没吃早饭吗?”

屠户力大无比,百多斤的猪直接就给抱起挂到钩上,接着娴熟的开膛破肚分边,

卸猪头、分猪腿,取出内脏,扯下板油······

武怀玉在旁边指挥着,派人清理肠子,让人去把接的猪血加盐凝固血豆腐,剁猪蹄,砍排骨,切五花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方便以后阅读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第595章 老师循循善诱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第595章 老师循循善诱人并对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