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67

作品:彼岸繁花[综红楼]|作者:林一平|分类:游戏|更新:2023-03-08 17:49:11|字数:12984字

等御史不再发言了,天子那难听的声音好像从天外传来那般遥远,内容却是照着所有人的脸上扇巴掌。

“朕认为满朝的臣子就不应该有文武之分别。盛唐的时候,那些上马提枪能领军,下马提笔做文章的治世臣子,其中有多少是勋贵?怎么勋贵就不能去兵部任职了?

若是你们文臣以自己是进士为骄傲,勋贵以自己投胎本事高自豪,比对盛唐的那些文臣武将,谁能挺起胸膛说自己不比他们差?站出来给朕瞧瞧。”

不论文臣还是勋贵,谁都不接天子刻薄话。这都快过年了,天子是存心要朝臣惭愧的不能出门吗?

“朕以为兵部侍郎要知兵事是最基础的履职要求,莫非你们认为不知兵事的人能做好兵部侍郎?还是你们认为数术很差的人,能适合在户部做好主事?能担得起县令的职责?”

天子这话涉及的内容就多了。县令是要管一县之地的粮谷征收,但是太多的县令都是依靠六房的老吏、依靠师爷的。

周嘉谟抬头看少年天子,心里想的却是大计的标准要改改了;派下去做县令的人得通数术。公鼐若有所思,他想的则是国子监里要增加数术的授课了。

孙如游眯着眼心里琢磨,是不是建议明年的县试加点儿数术的内容呢?秋闱必须得加数术,因为有些举子是可以谋到下县的县令职位。

崔景荣对那些慷慨激昂的御史现在是恨得牙根痒痒,本来英国公世子是暂代兵部侍郎的职位,你们这么闹不是逼得天子直接任命他做侍郎吗?

英国公极力地低头,把自己的表情藏起来,心里简直笑开了花。自家的儿郎都是从小被逼着学文习武,尤其是要继承国公爵位的世子,祖宗早留下不可懈怠训语。天啊,功夫不负有心人,二百年啊,多少代人的辛苦,终于等来了祖宗所说的这一天。

一个炸弹丢下去之后,御史里立即有人忿忿不平,大声对奏道:“本朝文武有别已经二百年了。”

“二百年就是道理了?那君子六艺的年头更久,岂不是道理更足。你们谁能够六艺皆通?或者谁来说说自己不通射御?谁来告诉朕他不是君子?”

乾清宫里挤得满满的朝臣,在天子的目光扫到自己的时候都低头。哎呀,谁肯冒头去跟天子辩驳,是不是君子早就不是以是否精通六艺为标准呢。

再说了,如今文臣有几个能像熊蛮子那样拉开弓?

天子这是要把所有的的文臣都从君子的行列里剔除,要不给所有人留脸了?

在一片静默中,天子继续说道:“先祖之前派内监为榷使,你们文官弹劾内监不懂政务,把事情搞的一团糟,使得黎民百姓困苦不堪。内监是外行,先帝听了你们的上疏,把榷使税监都撤了回来。现在不懂兵事的人,却要光明正大地做兵部侍郎,怎么你们御史这会儿要用外行去指挥内行做事情了?

天下之大事唯祀与戎。难道在兵事上,外行的捣乱给黎民百姓、给天下造成的危害就小吗?

远的不说,只说近在咫尺的萨尔浒之战吧。兵科给事中赵兴邦不懂兵事、只考虑钱粮靡费盲目催将士出征,方首辅不懂兵事信了赵兴邦之言,战败的责任就全在杨镐吗?

邸报是谁把杨镐对辽东用兵的计划,提前几个月刊登出去的?努尔哈赤不在大明进军围剿他的路线上设伏,对得起他得到的大明用兵消息吗?

难道你们这些御史就没有看过邸报,就没有想过这邸报会流到努尔哈赤手里?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知道军情机密不能泄露的?

亏你们还有脸去弹劾杨镐,弹劾杜松冒进是导致萨尔浒战败的原因。”

方从哲站在最前列,听天子这么一连串的责问,只好出列接话道:“陛下,老臣无能,愿辞去首辅之位。”

朱由校冷笑,“朝廷用人之际,你这做了七年首辅之人,承受不了一句指责,动不动就与朕说辞职。

你撂挑子了,你轻快了,朝廷的政务谁领头来做?

需要你干活的时候,你提出来辞职?你说了几次了?

这是你做首辅该干的事儿?

你让朕再培养一个能担得起首辅日常事务的人?朕哪来的那么多时间。”

方从哲面红耳赤讪讪退了回去。

叶向高在心里为老友惋惜,这时候出头做什么?怎么老老还是没半点儿的长进啊。

朱由校继续哑着嗓子训话。

“沈阳、奉集被建奴包围,建奴是一天强大起来的吗?二十年内在朝为官的人,十年内在朝为官的人,有几个看到辽东不妥的?你们中有多少人上疏过、提醒过神宗要注意辽东的?

何为大臣,大臣要在朝廷大事上着眼,想天子不曾留意到的、对朝廷、对百姓的将来可能有大影响之事的,而不是拘泥在文臣和武将的沟壑壁垒不能打破的陋习喋喋不休。

朝臣的职位安排,在朕的眼里,是不分文臣还是武将的,谁胜任、谁适合、谁就任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彼岸繁花[综红楼]》,方便以后阅读彼岸繁花[综红楼]木匠皇帝67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彼岸繁花[综红楼]木匠皇帝67并对彼岸繁花[综红楼]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