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作品: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作者:对方离开|分类:历史|更新:2018-11-14 22:04:08|字数:8592字

杨小玲是女人,连忙回屋,进了屋,发现婆婆也听到了动静,就拦住不让她出去,说:“是刘叔老家来人了,来这儿看他,他们个个膘肥体壮,相貌凶恶,头发衣裳都不一样,你就别去看了。”

她婆婆问:“这不对呀。老家来人了,就热热闹闹进来了……”紧接着又问:“来了多少人?好些吗?亲戚都来了不成?”

杨晓玲回答不上来,按照自己的理解说:“他们家在家乡一定是大户。”

正说着,听到余山汉在院子里说:“主公。和我一起来的人知道您在这儿住,来看您来了。”

接着响起刘海的声音:“有什么好看的,让他们都回去,回头拿些银两给他们,带着他们四处走走看看。”

刘启去完厕所,人出来了,他啊呀呀地喊着,跑门口了,不知怎么招那些人了,人被他带进来了,很多人在院子里哭着:“刘岭。您抛下滚滚的浑河水,成圈的牛羊,数以万计的百姓,到中原来,就过这样的日子呀,那中原的皇帝识人不明。您就跟我们回去吧。湟东不能没有您老呀。”

杨晓玲趴窗户上一看,人都在地上跪着。

刘海走了出来,他们竟都爬过去抱腿。这场景,彻底把她一双秀目给占据满了。她听到婆婆呼唤,回过头来,说:“一个个彪形大汉都求他回去呢。说他怀才不遇,皇帝不知道,不如回家。”

※※※

到了半中午,家里才消停。

刘海都已经起心搬家。

要是家乡的人认清了路,有马队来过,就这样闹一次,二牛家不说什么,街坊也受不了。

刘启却乐着。

来长月这么久,繁华看尽,说实话,已经开始想家乡。

不过,正在进行的事业也不能半途而废,二牛一家人和住城外的一大群人还指望自己呢。

游牧人不够吃的时候要靠打猎糊口。

刘启觉得自己想熬到粮价下跌,也要靠打猎。

他就把自己的心放在打猎上,打了几天猎,微有收获,就送回家一些,一部分给二牛,在东市卖掉,一部分供两家人吃。

二牛也是整天唉声叹气,悔扩大经营扩大的不是时候,这个时日,很难收上来生猪。

刘启打了猎,烹了自然要给阿爸送去一些。

刘海所在的一厩在宫中通往北城的口上,又名骏北厂厩。

那里的栅栏都是白石头和红木栏,外头呈通廊状,内有不大的围场。

刘启到过一次,带着余山汉赶去,也没有费什么周折,很快到廊厩外,远远里看到那儿正有一批人挑马,刘海和几个头牌不断在各槽来往,慢慢送齐所需。

他们想等厩里忙完再到跟前,眼看着一堆人有意出发,正要过去,只见一位二十多岁、身着玄色衣裳的青年,持着马鞭,站在挑中的马前回首,不知说些什么。

刘海连忙走过去,那青年举手就是一鞭。

两人的血一下儿倒涌到脸上,刘启猛地踢动马股,余山汉是大人,连忙上前拦住,喘着气说:“刘启。你冷静。”

刘启在晃动中不断地呼气、出气,最终按住马缰绳,眼泪都要流下来。他抬头再看,只见自己可敬可爱的父亲一点、一点地弯下腰,背影宽绰,袍面拂地,先下一手,再下另一手,两手扶地,来供人踏脚蹬乘,连忙闭上眼睛,鼻孔一阵、一阵发酸。

他再次睁开眼睛,上马的已经上了马,在自己晶莹的泪光中,沿着路对面走来,前后成群,不由僵硬在马上,在侧面一动不动地往前看。

他等脆脆的乱蹄过去,找余山汉看过去,发觉余山汉也在极力抑制着自己,揩一揩流满酸液的鼻子,朝刘海走去。

刘海也转过身,怔怔地看着他们,旋即若无其事道:“这是皇子嘛,皇子上马要官员趴下做上马石。”

他还是掩饰不住一丝不安,为取悦两人,未出声先发笑,问:“你们怎么来了?!”

刘启有一种感觉,觉得阿爸不像一个******,形象全部破碎,但却更觉得阿爸需要自己,什么话也没有说,把吃的递到他手里,低沉地说。

※※※

中州历八六-四年,靖康皇帝崩,谥号圣文武昭勋,十五岁的新君秦汾继位,其中曲折,不为外人道。

这一年也很快跨入秋天,余山汉离开完长月,与刘启伯爷爷一起回乡祭祖的家人来了。刘海买了一处宅子,却因为年久失修,就让他们住到那儿监工,等着修好了宅邸,一家人搬过去。

秋天一到,刘启的二叔刘宇也神奇地出现。

刘宇一来就送了多不胜数的特产,几乎把二牛家淹没。刘启只好伙同二牛放在摊上处理。

他和二牛和的肉铺终于开了起来,虽因世道不佳,却也依靠东市的牲畜有一些盈利。

然而靖康商业越发萧条,生意来往更常用布匹、旧制的金银、粮食来支付,兄弟俩人没有太多的粮食、布匹,去收又不划算,还无法在富户和些许牧民的肉类供求上走动,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第323章 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第323章 并对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