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王佐之才

作品:汉家功业|作者:暮色长亭|分类:历史|更新:2023-06-19 08:37:15|字数:8204字

身形高大,端坐笔直的董卓,悄悄佝偻着腰背。

荀攸,钟繇,唐瑁同样不敢吭声。

袁家一案已经在发酵,用不了多久,必然天下沸荡,即便朝廷尽力速战速决,尽力安抚,依然阻止不了!

谁人去监斩,都会被天下士人的口水给淹没!

这也是为什么袁家一案,是由尚书台处置,而不是刘辩明旨的根本原因!

见没人说话,刘辩双眼微微眯起,在杨彪,董卓,王允三人身上来来回回。

按理说,董卓去最为合适,日后斩了董卓给那些世家消气就是了,与朝局并无大碍。

但就是并无大碍,反而令刘辩将目光,停留在杨彪的侧脸。

“杨卿家,劳烦伱走一趟。”刘辩道。

同是数一数二的当世名望世家,由杨家抗这口黑锅,最合适不过了!

杨彪心肝一颤,肥脸不停的抖,头上冷汗涔涔,似哭似笑的抬手向刘辩,话都说不完整,道“陛陛下,臣,臣近来身体不不好,恐误大事,请请陛下换……”

王允神色立变,抬手道“陛下,臣认为杨大夫最为合适。”

董卓瞬间醒悟,急声道“陛下,臣也认为杨大夫再合适不过。”

杨彪要是推脱不去,就是他们两人中的一个了。

荀攸,钟繇看着三人,也在判断哪一个最为合适去监斩。

杨彪见王允,董卓这么说,心里恨的半死,脸上僵硬,抬着手与刘辩道“陛下,臣……”

刘辩笑着一摆手,道“既然诸位卿家都这么认为,就有劳杨卿家走一趟吧,趁机撇清与袁家的关系,免得朝野嚼舌。”

杨彪头上的冷汗不停,湿透了衣襟,他不敢擦,直觉如坠冰窟,冷气入骨,从心底到后背都寒透了!

他万分不情愿,他与袁家关系太亲近了,袁隗还是他的大舅子!

同为当朝举世瞩目的名门望族,杨彪不想去监这个斩,不想被世人戳脊梁骨!

但刘辩的话,他又抗拒不了,尤其那一句‘撇清与袁家的关系’,令杨彪噤若寒蝉。

“臣领旨。”杨彪用尽力气,说完整个人好像虚脱了一样。

刘辩看着杨彪,微笑着,双眼微茫跳动。

对于杨家,他一直警惕着,暗中的调查从来没有停过。

但除了一些所有人都干的贪渎,培植私人,行贿受贿之类,其他的‘罪证’几乎没有,杨家没有半点‘逾矩’。

‘是朕疑心过度了,还是杨家做的太好?’

一时间,刘辩心里拿捏不准。

“陛下,”

一个小黄门悄步进来,递过三道奏疏,一道公文,低声道“大司马府送来的。”

刘辩嗯了一声,伸手接过来。

入眼看着,刘辩就不自觉的皱眉,继而目露沉吟。

这道公文,是大司马府整理的,说的是兖州的情况。

前两日山阳郡太守袁遗与诸多兖州当地世家联合,以‘诛贼’的名义,袭击丁原,令丁原大败。

皇甫嵩赶到,不止击溃了这支联军,还生擒了袁遗与不少世家名士。

这袁遗,也是袁家人,与袁基,袁术,袁绍是堂兄弟。

刘辩想了想,打开奏本,第一道是丁原的请罪奏本,同是还盛赞了‘布之英勇,冠盖当世,不应为臣所累,请用于朝’。

“吕布?”

刘辩神色微动,这个人,得好好想想才能用。

又拿出后面一道,是皇甫嵩的,没有请功,主要还是催要钱粮。

刘辩抬头看了眼议事厅里的几人,打开最后一道。

这是朱儁的奏本,内容是青、冀黄巾乱匪‘其势愈炽,杀害乡民,攻掠州县,已成一片’,奏请回兵清剿。

刘辩眉头紧拧,深吸一口气,双眸凌厉。

兖州,冀州,青州的黄巾军不断坐大,而且还搞起了游击,令朝廷官军首尾不能兼顾,只能被动的四处追剿。

朱儁回兵,那对山阳郡的合围之势不成,兖州就只能依靠皇甫嵩的两万兵马。

这两万兵马还缺衣少粮,面对的又是极其复杂的局面。皇甫嵩一不小心战败,整个兖州将会彻底失控!

荀攸见刘辩沉色久久不言,忍不住的抬手道“陛下?”

刘辩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又瞥了眼杨彪,董卓,王允,心里思索再三,道“青、冀州二州黄巾乱匪复炽,朱儁不得不回兵,无法对山阳进行合围。”

荀攸想着兖州的局势,立即就道“陛下,臣请派曹操入兖。”

现在朝廷手里,也唯有曹操的一万人可以调用了。

刘辩不置可否,忽然看向董卓,道“董卿家,袁遗在兖州召集了一些叛臣谋逆,被皇甫卿家捕获,你以太尉身份前去,将他们就地正法,以震慑不臣!”

董卓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利用这个机会逃出洛阳,故作犹豫的道“臣领旨!”

刘辩目光从他身上转移到王允,淡淡道“王卿家,现在兵乱战危,钱粮是重中之重,不论卿家心里有多少顾忌,必须在短时间内将钱粮筹集上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汉家功业》,方便以后阅读汉家功业第九十五章 王佐之才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家功业第九十五章 王佐之才并对汉家功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