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一千

作品: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作者:天下乐|分类:历史|更新:2023-06-16 03:02:40|字数:4410字

长安十六卫的士兵开始了新一轮的训练,连同联合指挥学院的第一批学员,第二批学员暂且暂停招募,第二批学员大概会放到大唐二十四年才进行招募。

李恪将他们给安排完毕之后,就没有关注这件事了。

因为还有一件全新的事情正在等待李恪前去验证。

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底,位于长安城西渭水河畔以西,一座占地面积庞大的建筑正式敲下了最后一个钉子,这个钉子是李恪敲进去的。

嗯,仪式感还是很重要的。

随着李恪敲下最后一个钉子,所有现场的人都开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工人更是忍不住直接欢呼了起来,因为这一条路耗费两年的时间终于完工了!

在高出地面一米多的路基之上,碎石之上铺设着浸泡过煤焦油的枕木,四条细长的铁轨直接绵延去了远方。

这是大唐第一条完全建成的铁路!这也是最原始的铁路,采用的技术估计也就是李恪上辈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技术,只不过是经过了优化,将施工的流程进行了优化。

它的使用寿命或许不会很长,如果是使用频繁的话,也许十几年之后它的铁轨就会出现问题,到时候就需要重新更换铁轨,枕木等等。

但不重要,十几年之后的大唐已经足以有新的技术来更换全新的铁轨枕木了。

而现在,他们所在这座建筑就是长安西站,大唐的第一座火车站,距离这座火车站大约三公里的地方有一条单向铁路跟这里连接,而那里,就是大唐第一座蒸汽机车制造厂。

而此刻,大唐的第一列火车已经在火车站的维修车站里面准备完毕了。

它的整个蒸汽机技术已经算是非常先进了,虽然依然是烧煤燃烧的蒸汽机,但它的很多技术其实都已经非常先进了,毕竟李恪这里有完整的科技树。

历史上的蒸汽火车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才能达到这个地步的,毕竟里面的一些小零件的改进都有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诸如预热器、烟雾导流板、排障器等等,有了这些相对较为先进的设计,外加上最优化的制造方案,排除一些较难的设计,也就是诞生了这列独特的整齐火车车头。

它在满载的速度下可以达到4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这个速度甚至比不上战马的奔跑速度,但它的耐力可就要比战马的速度快得多了。

而在空车的状态下,它的最高速度也并不高,大约为60公里左右的最高时速,倒不是说它不能跑的更快,而是它的车轮,转向架等结构无法支撑它跑出更快的速度。

实际上它设定的安全速度是50公里每小时。

单次加水最长奔跑时间约为九到十个小时,它设计有专用的水箱和拉煤的车厢。

而它的最高挂载车厢为七节标准车厢,每节车厢的荷载人员数量为200人。

当然,这么多的车厢不可能全部都用来拉人,它最多只能有五个拉人的车厢。也就是最大载员数量约为1000人。

拉人的话,这辆火车是无法满载的,不算车厢重量,它满载可以拉动的货物约为400吨左右才能够算是满载。

实际上这款蒸汽机的潜力还很巨大,随着生产组装工艺以及材料的进步,单单这款蒸汽机的最高牵引质量估计就能够达到2000吨左右。

再往上提升的话,就需要继续升级技术。

但这个技术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也已经是足够了。

“你们测试过了吗?”李恪看着面前的几个工匠问到,这次工业区的几乎所有工匠都赶过来了,虽然他们很多都跟蒸汽机无关,但是这样几乎可以集合目前大唐所有技术的大成之作。

“已经测试过了殿下,从生产工厂到这里,我们一共测试了好几次,它的运行非常的稳定,而且这款蒸汽机本身我们改做动力输出,在一些工厂以及铁矿厂都长期的运行测试过,它没有任何问题!”鲁大强有些激动的开口道。

“只是现在我们从长安站到陈仓站还没有进行过测试,这条铁路总长度约为176公里,按照这列火车平均50公里的时速,我们大约3个多小时就可以抵达!半天的时间我们甚至可以走了一个来回!”

李恪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直接看着自己身后的徐菘道:“去,报喜,用最快的速度禀告我父皇,包括三省所有官员,能够在长安城的,明天全部都抵达这里,我们要进行全新交通方式的测试!”

“是!”徐菘也是有些激动,他都不知道自己面前的这钢铁巨龙到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而且它奔跑的速度还如此之快,还可以拉如此之多的人。

一个车厢二百人?在徐菘看来,这样的一个车厢,挤一挤五六百人都可以轻松塞进去,就算是五节车厢,这都意味着可以同时运送接近三千人的军队!

三千人啊,每小时一百里,一天就是两千多里!这是什么概念?比以往的速度快了何止是几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方便以后阅读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第1000章 一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第1000章 一千并对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