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借宿

作品:四合院之拒绝套路|作者:使徒行者孙|分类:都市|更新:2023-06-17 17:18:12|字数:8040字

许大茂来到二楼,两个房间挨个敲门。

约定好的7点半出发,现在已经7点了。

回到房间,两个男队员已经起来了,正在“早请示”。

许大茂自顾自把东西都收拾好,打好背包。

打背包其实也有学问,打的好,贴住背走路才轻松,就是热了点;打不好的话,在背后一荡一荡的,很消耗体力。

下到一楼,从挎包里拿出旗帜,红底黄字,上有队伍名称。

尤凤霞最先收拾好,一直在一楼等着,此刻见队长在院子里制作旗子,便凑过去瞧。

“队长,哪弄来的竹杆儿啊?”

清亮的嗓音听得许大茂心里一哆嗦。

这小丫头现在才15岁,那语气语调居然就有点媚惑的感觉,以前跟咱说话的语气也不是这样的啊。

“别人家的晾衣杆,花两毛钱买的,怎么样,合适吧?”

“路上您要一直举着这面旗帜?”

“那当然,就跟僵尸一样,领头的都得举旗。”

“跟什么一样?”尤凤霞听不懂。

许大茂没再搭腔,专心做旗子。

这竹竿粗细适中,握着不费劲,就是有点长,顶端太细了。

“帮我按着下,这竹竿得截一段下去,太长了。”

用瑞士军刀的小锯子锯掉一段,把旗帜插到竹竿顶部,再用根绳子在旗帜底部一绑就齐活。

把旗子举起来挥舞几下,自我感觉挺帅。

过了一会其余几人都到齐了,检查服装、背囊和水壶,打好绑腿。

期间发现徐颖的绑腿没打好,责令解下来重新打。

一一点名,做完动员工作,跟招待所的员工道别,一行人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出发。

许大茂举着旗子走在最前面,沿路的镇民纷纷驻足围观,一些小孩跟在队伍后面奔跑。

这些镇民叽叽喳喳的,大部分说的都是客家话,许大茂能听得懂一些。

大概就是“这些孩子真精神”之类的话。

吃早点的当口,王欣问:“队长,咱们今天能走到哪?”

许大茂心里也没个准稿子,他手上只有一本全国地图册,一些村子镇子地图上面根本就没有。

又没有什么导航之类的,只能保证大方向不会错,走到哪都是眼前一抹黑。

“先走着再看吧,我之前打听过,东北方向有个火山镇离这儿只有20多公里,咱们争取走到火山镇吃中饭。”

走了30多分钟,马坝镇已经被远远抛在了后面,一眼望去全是绿油油的水稻田,现在还没有到晚稻收割的季节,田里几乎看不到农民。

远处山路上,一辆手扶拖拉机在蜿蜒爬行,冒出一阵阵白烟。

土路在脚下向远处延伸开来,不知道要几天才能用脚丈量完这300多公里,到达芮金。

队员们情绪高涨,唱起了红歌。

在歌声中,队伍开始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按1:400万的比例来看,每小时只能走一毫米。

这是步行的第一天,精神头最足,走了差不多40公里,在地图上已经相当于一厘米了。

傍晚6点多,队伍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队员早已没有了早上的激情,9个多小时的步行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了。

远处有一个村落,这会正有炊烟升起,依稀还能看到村子里有人在活动。

许大茂掏出指北针,确定了一下方向,喊道:“加把劲,咱们晚上就在前面那个村子里过夜。”

五个队员里,也就尤凤霞精神头还行,大声答应,其他几人都只哼哼了一声。

许大茂暗暗发笑,这才第一天就累成这样。

当先把旗帜高高举起,朝着村庄走去。

村庄十分破败,放眼望去全是茅草顶的屋子,墙上到处是土坯脱落的痕迹。

有些屋子的墙体已经裂开了缝隙,也不修缮,只是用破布和稻草堵上。

地上也是坑洼不平,鸡粪牛粪的痕迹随处可见。

几个黑不溜秋的小男孩什么都没穿,光着身子从前面跑过,突然发现村子里来了一支队伍,立马站在原地看。

几个女孩忙扭过头去。

社员们纷纷站一边看热闹,议论纷纷。

今天一天都是这种事,队员们早就习惯了。

人们呼朋唤友,越聚越多,走了一百多米还没找到类似村委会的建筑,只能问人。

有个大爷看着好像有点文化的样子,许大茂便问:“老乡,劳驾问问,你们村的生产队长在不在村里?”

那人面露茫然之色,一个劲摇头。

许大茂又转换成粤语,磕磕巴巴道:“我们系从燕京...嚟...嚟嘅,雷哋大队嘅队长喺咩?”

“我会说普通话,我带你们去吧。”

有个10来岁的男孩看得费劲,便自告奋勇带着他们去找生产队队长。

说明情况后,生产队长非常积极,马上协调住处,给安排到一家农户的屋子里,让他们休息。

又嚷嚷着让人做饭,许大茂要先给钱,他却坚持不收。

真是淳朴热情的农民,这个院子条件不错,虽然不大却很干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四合院之拒绝套路》,方便以后阅读四合院之拒绝套路第22章 借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四合院之拒绝套路第22章 借宿并对四合院之拒绝套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