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一百一十斩

作品:浮光三千里|作者:南有檵木|分类:古言|更新:2023-06-22 08:48:19|字数:9952字

楼云春含笑看着她。

胥姜对上他的目光,凑过去在他脸上亲了亲,感激道:“多亏有你。”

这不光对她来说是件好事,对其它书局,甚至是京城整个坟典行来讲,都是件天大的好事。

捆住整个行业的枷锁一旦被解开,刊书印书便不必再看人脸色,待各家书局大展拳脚之时,必是一派欣荣景象。

只是,此事恐怕不止楼云春所说这么简单。解散书行、清查继圣书局对于朝廷来说不过是动动手指的小事,先前不作是怕朝局失衡,如今既然动手,想必接下来会有更大的风波。

思及此,胥姜又皱起眉头,对楼云春叮嘱道:“你要当心,我总觉得他们不会甘心就此束手就擒。”

“好。”楼云春将她拢进怀里,“我会小心的。”

胥姜顺势抓过他的手来捏,又高兴起来,“我近日正好打算再刊印一套书。”

“什么书?”

“师父的书,心血之作,成书后刻下雕版,还未来得及刊印,他便出事了。”

楼云春拍了拍她的手,以示安慰。

“这些年我无数次想将其刊印出来,可却等不到好时机,如今正好。”胥姜想了想又道:“不过,这套书我依旧想请几位先生掌掌眼,看能不能由国子监监印。”

“是怎样的书?”

“在屋里,我拿来给你看。”

“我跟你一起去。”

两人执灯往胥姜房里去,胥姜让楼云春照明,自己则启箱笼,将师父那几本手稿找出来,同他一起拿到书肆里去看。

她怕伤眼,又多点了两盏灯。

“《文脉溯源》。”楼云春翻开其中一本的书皮,映入眼帘的便是豪迈遒劲的一笔楷书。他从其结构章法上,看出了胥姜那手小楷的由来,只是胥姜的字更为小意娟秀。

胥姜小心的将几本手稿一一摊开,“此书是师父耗费无数心血,探究各家着文之手法,以及其所承继之思想,所发扬之风格,分流寻派,将其归纳整合,最后融合他之见解,分类梳理而成。全书共七册,四十九篇。”

楼云春翻开那本正好是第一册,他摸了摸纸张,虽有毛边,却仍旧柔韧,一看便知是花了心思护养的。他清心凝神,翻开第一篇来品读,一读便被勾住,撒不开手了。

胥姜见他看得入迷,也不再出声,转去厨房起火烧水,冲了两碗桑茶,让他边喝边读。自己则轻手轻脚的去清点白日梁墨装帧好的书,然后登记入册。

找账本时她不慎翻落一张纸,捡起来一瞧,竟是先前许三成亲时,请林夫子写的婚书。这份是她当时描摹下来,准备习其字体用的,只是后来事忙,便将其遗忘了。

此时看着这张婚书,胥姜不由得想起曹大娘所说的话,心头突地冒出一株草芽,大有见风就长的趋势。

她按住心口,转头看了眼灯下观书的楼云春,随后小心将婚书收起,压进了放账本的木箱中。

可那些没头没尾的遐思,不讲道理地在脑子里乱晃,晃得她神不守舍。

“阿姜。”

也不知过了多久,楼云春的一声呼唤,才喊回她的魂儿。

她做贼心虚地拍了拍脸颊,平复心绪后朝他走去。

“看完了?”

“嗯,看完了第一册。”楼云春有些意犹未尽,可想着时候不早,过会儿还得回去,便打住了。

他露出钦佩之色,叹道:“此书言词平实质朴,文理严密清晰,且体大而虑周。虽涉类繁杂,却不失衡乱章,先分其类,后概其要,总其纲,再究其源,启其脉。仅读这一册七篇,便觉收获良多,更莫说读完全篇,又将见识怎样一番天地。实为难得一见之佳作。”

胥姜比任何人都知道师父这书的好,可听到楼云春不吝惜言辞的一通夸奖,仍然觉得十分高兴,同时又为师父感到无比自豪。

她对楼云春问道:“那依你看来,这书适合由国子监监印么?”

楼云春毫不犹豫地点头,“此书理虽深,言却明,若为学文、着文之教材,定于应考士子大有助益。若是你舍得,交给国子监审验,由国子监出官刻,也未尝不可。”

官刻?胥姜微怔,随后粗想了一番,决定待品书宴问问各位先生的意见再定。

楼云春牵起她的手问道:“品书宴可定了日子?”

“定了。”胥姜笑道:“正要托你将请帖给你父亲带回去呢。”

她欲转身去拿,却被楼云春拽住。

“怎么了?”

楼云春抿了抿嘴,问道:“可有我的请帖?”

“你的请帖?”胥姜一愣,随后凑到他面前,笑眼弯弯地问,“那张木榻算不算?”

楼云春呼吸一滞,随后猛地将她扯进怀里。

胥姜的笑声刚冲出口,便被某人一口一口的吞进肚子里,甜得发腻。

喜欢浮光三千里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浮光三千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浮光三千里》,方便以后阅读浮光三千里第110章 一百一十斩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浮光三千里第110章 一百一十斩并对浮光三千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