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风暴将至!谁赞成,谁反对?

作品:重生徐江独子,我绝不下线|作者:火燑|分类:都市|更新:2023-06-20 01:18:08|字数:7126字

“比如他们在专业知识、科学原理等方面,就比较欠缺,一些我们可能觉得很简单的问题,他们却要很久才想明白……”

作为公司研发部副总监的蔡荣盛。

自然在这一刻,脸是火辣辣的。

被当众打脸的滋味儿,自然是很不好受。

可偏偏还是被院士打脸……

想反驳都没那个底气和实力。

相比之下。

徐雷没有任何的尴尬,也没觉得难为情。

从筹备实验室开始到如今,徐雷一直想方设法在招募人才。

国内最优秀的人才,基本都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

而国外的优秀人才,这一次出国倒是遇到了不少。

可惜他们即便跳槽,也不会来龙国。

宁愿去米利国,到菲森特公司的科研中心工作。

因此。

目前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到底是什么样水平,其实徐雷心里很清楚。

而自己又不是全知全能,各个专业都会。

只能基于多年的行业经验和经历见闻,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科研,不就是不断的试错吗?

因而徐雷招一大批科研员进来,纯粹就是充当试错的科研工具人。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虽然专业对口,但哪有多大的本事?

如今遇到比他们专业课老师,还更牛逼的院士们。

自然聊不到几句就暴露了。

之所以没有被批评得一无是处。

主要原因,还是徐雷给出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和实验路线。

这就像成绩并不太好的中等生。

拿到的考卷,虽然题目特别难,但徐雷早就给了破解思路。

因而他们解题的速度,可能慢了点,过程搞得很复杂。

但终归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在走。

只不过……

这样的素质、这样的效率,着实让郑馨德有些着急。

如果同样的科研课题,又有同样的正确思路。

换做是科学院的半导体科研所,早就完成了。

听完郑馨德的讲述后,范明远忧心忡忡的说道:

“郑院士刚才说的情况,不仅仅是飞宇电子科技的科研问题,更是目前国内众多企业的科研现状缩影。”

“目前,咱们龙国的科研工作主要靠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人才也有资源,科研效率很高、成果也不少。”

“但大量的科研成果,却只是用来评职称争荣誉,根本没有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没有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牛皮倒是吹得震天响,动不动就填补了什么领域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惠和利益吗?”

“如果所谓的成果显着,就只是诞生了一篇篇论文、评出了一个个职称、颁发了一枚枚奖章,那不是浪费,又是什么呢?”

范明远掷地有声的说完之后,会议室内气氛一派肃杀。

他这一番话,用词犀利、态度尖锐。

直接把几个同行前来的部门负责人,弄得面红耳赤。

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

范明远接着说道: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人才有资源,却无法转化为实际效益。”

“民营企业洞悉市场需求,有资金有渠道,却没有强大科研能力。”

“咱们必须想办法,破解现在的顽疾困境,实现真正的产学研合作!”

“必须要让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生产活动,实现高效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徐雷顺势说道:“我最近到多个西方发达国家考察了一圈,他们比较传统且成熟的模式,是技术成果有偿转让。”

“也就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有偿转让给企业,帮助企业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但我认为这个模式,但并不适合我们,因为科研经费来自国家,科研成果的有偿转让,很难做到公平公正。”

“好的科研成果,如果高价转让,企业实力有限根本承受不起,而如果低价转让,又涉嫌了流失国有资产,确实不好办。”

“另外,他们还有合作模式,也就是企业给钱给项目,让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做研究,但巨大的科研开销,中小企业也是承担不起的。”

话音刚落,有人忍不住好奇问道:

“那徐总您觉得我们国内,适合用什么模式呢?”

徐雷微笑摇头。

“国外的那两种模式,我觉得都不太合适。”

“我个人认为,根据我们特殊的国情,可以采取两种新模式。”

“一是构建产业技术联盟,也就是成立一些覆盖全国的产业协会。”

“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各大企业参与其中,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开展交流与合作。”

“这种模式成本低,创新性强,联盟成员之间频繁互动,有利于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徐雷刚说完,就有人举手反驳。

“一旦采用这个模式,恐怕会有很多人跳槽吧?”

徐雷笑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有更好的去处,人家拼了命要跳槽,你也拦不住吧?”

举手之人立马红脸问道:“那第二种新模式呢?”

“共建实体,也就是组建股份制公司、技术合作研发中心等等。”

徐雷不急不缓的说道:

“比如我们公司提供资金和设备,龙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提供人才,我们成立一个股份制的研发中心。”

“一旦合作的项目研发成功,我们公司可以迅速将成果转化为效益,研究院也锻炼了人才,提升了科研水平。”

“这种以利益关系为纽带的合作方式,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确保彼此合作关系日趋紧密,诸位觉得如何?”

范明远目光扫了一圈后,很生猛的问道:

“徐总已经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既然都没意见,那就按徐总说的,搞个研发中心试一试!”

“如果试点成功,就把成功经验迅速推广全国全行业,散会!!”

……

喜欢重生徐江独子,我绝不下线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重生徐江独子,我绝不下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徐江独子,我绝不下线》,方便以后阅读重生徐江独子,我绝不下线第142章 风暴将至!谁赞成,谁反对?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徐江独子,我绝不下线第142章 风暴将至!谁赞成,谁反对?并对重生徐江独子,我绝不下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