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扯虎皮,拉大旗

作品:重生徐江独子,我绝不下线|作者:火燑|分类:都市|更新:2023-06-20 01:21:11|字数:7522字

总之。

要想打造出一款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芯片,需要上下游很多的厂商通力合作。

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的变化,大家又需要一起不断的更新迭代技术、精益求精。

因而芯片产业链,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是一个典型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链。

不仅前期投入巨大,后续还要源源不断的砸钱。

这种高投入、长周期的投资,很显然需要政策上的扶持,以及市场上的力挺。

毕竟这种百亿级的投资,要是没有官方的优惠补贴政策,怎么搞?

而如果辛辛苦苦造出来的芯片,没有市场销量。

赚不到钱,又怎么持续投资?

徐雷的设想很简单。

研制出性能优异的芯片,获得不错的市场销量,赚到钱后继续研发更加先进的芯片……

而要想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第一步当然就是要投资打造出芯片产业链。

只要产业链形成了,芯片研制出来了,性能质量都错,市场销路自然就打开了。

只不过……

万事开头难!

光是要打造芯片全产业链,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是说飞联科光电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在实验室条件下,研制出了性能优异的芯片就行了。

科研实验和工业生产,差别是很大的。

实验室里搞科研,可以为了性能和质量,不惜成本和时间。

哪怕成片率很低,合格率不高,也无所谓。

但工业生产就不行了。

要想赢得残酷的市场竞争,不单单性能要足够先进,还得质量好、成本低、产量大、周期短。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徐雷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一个人、一家企业,就把整个芯片产业链全部做完了。

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太多太多,根本就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关键还要不断的解决。

如此庞大又复杂的高端制造,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不是一家企业、 一个国家就搞定的。

即便如今芯片的制程精度还并不高,也需要大大小小,上百家企业合作才行。

随着芯片制程的精度越来越高,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需要参与分工协作的科研机构、企业单位也会越来越多。

眼下。

电子信息产业还没有蓬勃发展,西方发达国家还没有形成强大产业壁垒。

而龙国90纳米制程的国产芯片,即将横空出世。

要想率先抢占高端芯片市场,当然就得尽快形成一个芯片产业链,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等其他国家跟上来的时候,龙国经靠卖90纳米芯片赚到了不少钱,并持续科研,研制出45乃至30纳米级的。

等他们再奋力追赶上,28乃至14纳米级的也问世了……

总之。

一步领先,就很容易步步领先。

因为你走在了行业前列,赚到了最多的利润,可以源源不断的持续科研。

而起步落后的人再想追赶,不仅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成本,还得耗费很长的时间。

好不容易研制成功,却还只能达到你上一代芯片的水平,根本比不上你最新一代的芯片,自然没办法在中高端领域和你竞争。

“……先发制人,后发就要受制于人啊各位!”

徐雷目光环视一圈后,语重心长的说道:

“造不如买的思想,咱们必须要彻底抛弃。”

“不能因为国外有便宜好用的芯片可以进口,我们就不搞自主研发,就不用国产芯片。”

“且不说现在我们进口芯片,本身就已经花费不菲,一旦将来意识形态发生转变,他们把我们当敌人咋办?”

“不卖我们芯片,或者卖我们更高的价格,难道我们到那个时候,才开始奋起直追,从低端芯片开始搞自主研发吗?”

“即便要追赶,别人也可以在技术专利、设计软件、加工设备等等方面,对我们卡脖子,全方位的封锁和压制我们追赶。”

“所以我们必须要趁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还没有蓬勃发展起来,就加快进行投资布局,打造好我们的芯片产业链……”

作为一个穿越者。

徐雷当然不让自己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惨痛教训,在这个世界再一次上演。

但这样的道理,徐雷可以很容易说服包括范明远在内的高层。让他们尽早醒悟、提前布局。

想让相关企业,掏出真金白银,跟自己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豪赌一把,那可就不太容易了。

这毕竟不是花个几百万几千万建一个厂就行了。

还需要招聘大量优秀的人才、购买或研制先进的生产设备。

需要数年如一日的,不断烧钱搞科研,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口头上的支持,谁都会说。

但实打实的一起拼,却不容易。

而本就有意讨好徐雷的赵立冬,当然也知道任何一个产业,都只有实现了自立自强才能有发言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徐江独子,我绝不下线》,方便以后阅读重生徐江独子,我绝不下线第244章 扯虎皮,拉大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徐江独子,我绝不下线第244章 扯虎皮,拉大旗并对重生徐江独子,我绝不下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