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我曹孟德,誓死不退

作品: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作者:九七七|分类:历史|更新:2023-10-19 02:37:38|字数:4224字

李典的部队,仅仅只是一些新军,徐荣一开始也没有抱有希望。

他只是想要尽可能地引出曹操手中的底牌。

显然,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李典面对许褚率领的两千骑兵,还是有些慌的。

“结阵,盾兵在前枪兵在后!”

李典警惕的看向前方,同时高呼下令。

士兵们根据往日的操练,立即有序的摆开阵型。

盾阵之后,林立的长枪寒光闪烁,弓弩也随时准备施放箭矢。

然而许褚并没有率军冲阵,而是绕着敌军奔腾,时而放箭袭扰。

“放箭!”

见此情形,李典只能下令放箭,以此来免除敌军骑兵的袭扰。

以步对骑,步兵本身就是被动的一方,一旦骑兵不对你起杀心,那么步兵就只能被动挨打。

正在绕圈圈的许褚,脑海中不断的回荡着曹操的叮嘱。

曹操:褚啊,咱别硬刚,刚了就露馅了!

“主公放心,我不刚!”

许褚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冲动,他这支兵马是新兵,根本经不起考验。

殊不知,他的对手李典也是类似的情况。

李典的也是新军,总共操练的时间都不足一个月。

哪怕他善于统军,严加操练,但也掩盖不了这是支未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新兵蛋子。

“主公放心,就算董宁真的来了,他也没有多少兵马调动。”

“对方的在河北的兵马正提防着北方的异族,绝不敢轻举妄动。”

“而从洛阳调兵需要时间,我们并没有接到任何对方从洛阳调兵的迹象。”

程昱看着愁眉不展的曹操,在一旁宽慰道。

“但愿如此吧。”

曹操点了点头,不过心里的不安还是没有消失。

论当今各方诸侯的实力,还是以董家为最。

其次是盘踞在益州的刘...刘璋,坐拥天府之国,兵粮无数。

只不过听说最近日子过得不太好,好像境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叛乱。

再然后便是雄踞荆襄的刘表,号称十万大军,同样握有无数钱粮。

后两者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参与北方的战争,因此曹操对于自己最大的对手董家,无比的看重。

这样一个体量的对手,他担心对方除了摆在明面上的实力外,仍有不为人知的隐秘。

不,应该说不用怀疑,因为没有人会将全部的实力摆在明面上。

就在曹操担心之际,他所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轰轰轰——

大量士兵行军所发出的脚步声,宛若闷雷一般自北方传来。

董、郭、樊、胡等各种旗号迎风飞扬。

看不清有多少兵马,因为黄沙遮盖了目光,根本看不到前方部队后面究竟有多少人。

“主...主公,这规模,少说也有两万大军!”

程昱声音有些颤抖,对着曹操提醒道。

“啊!”

“两万大军,哪里来的两万大军!”

“两万大军行军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动静,为何探子没有来报,洛阳那些人手都是瞎子吗!”

曹操无比愤怒地低吼着,眼前的一幕让他的处境瞬间变为劣势。

两万大军奔袭而来,已经足够将局势完全逆转。

程昱面露自责之色,惭愧的低着头。

曹操手中的情报组织,一直都是程昱在统管。

也就是说,此战最大的责任,出现在了他这个曹操最信任的人身上。

“主公,现在无论说什么都没用了,唯有死战,才有一线生机。”

毛玠神色凝重,对着曹操拱了拱手。

“主公,志才当初不是留下一封书信,不如向南而退。”

程昱猛然想起戏志才的手书,提醒道。

“往何处退?”

“天下之大,何处容身?”

曹操满面愁容,显然不甘心就这样灰溜溜的离开。

他一旦向南逃去,势必会令得无数追随自己之人失望。

而能够随他向南逃的人,恐怕十不存一,如若真是如此,就算逃到了江淮又能有何意义?

苟延残喘?

不,他曹操并不是那种愿意苟延残喘之人。

与其到最后苟且偷生,倒不如拼上一拼,纵使战死沙场,也好过背井离乡当那仰人鼻息之人。

锵——

倚天剑出鞘,曹操目光坚定。

“我曹孟德,誓死不退!”

当曹操拔出长剑,怒吼一声时,其身边的众人纷纷神情振奋起来。

虽说曹操的选择不是智者之选,但却也让他的魅力绽放开来。

“愿随主公死战!”

程昱、毛玠、华歆等人纷纷拔出腰间佩剑,视死如归的选择与曹操并肩而战。

或许他们都会死,但能够与这样一位从未让他们失望过的主君一同并肩而亡,也不失为一个大快人心的选择。

看着逐渐逼近的敌军,曹操身边数百亲兵神情紧绷。

吁~

“曹孟德,我们终于见面了。”

董宁手持凤翅镏金镗,跨坐乌骓马,身穿金甲耀眼夺目。

曹操面容闪过一丝异色,愤怒之中又带着一丝佩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方便以后阅读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第368章 我曹孟德,誓死不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第368章 我曹孟德,誓死不退并对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