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收储与香型

作品:横明|作者:临波倚浪|分类:历史|更新:2020-01-10 11:15:19|字数:8180字

再不济就当作官庄去种粮食,只要维持基本的生活即可。

好田地更不用说,既然人们都没有种地的动力,那就收起来,作为官田,或者是挂在某个商家名下的田地,派人去耕种。

毕竟,粮食虽然能从外面买,但是自己的产能是不能放弃。

而那些不适合种植,却又挨着村镇的地,能拿来干什么?

“书安,那些地就是拿在手里,都没有任何用途,难道说我们要押着海量钱财在其中?”

方书安当然不能告诉他,这是作为储备用地,等到全国卖农田过去高峰,他们就能将手里的出备用地,一点点转化为其他性质,那时候,才是实现价值,令人眼红的时刻!

其实这些计划,本来就应该实施,但是机会还没来,所以方书安就没跟朱由校说,把人急得够呛。

现在说清楚,朱由校终于从这里找到解决方案。

那种成就感,比将事情做成后都开心。

要不说,方书安晕倒造成的影响力太大,朱由校刚走,张田余就进来。

他和朱一样,一边要解决眼下的难题,一边趁机向方书安多请教几步。

因为,除了方,没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似乎这些事情,他都曾经经历过!

这个问题,张田余自然是想过。

但是,那连猜测度算不上,不过是在脑海中的想法而已。

这就是方书安的神奇之处吧!

毕竟,在历史传说中,有不少这样的先例,比如说,往远了有三国时候的诸葛孔明,往前唐有袁天罡、李淳风,就是在大明,都有刘伯温。

所以啊,人的算计到底能精确到什么地步,他不敢说。

总是是方书安很厉害就对了,厉害到他望尘莫及的地步。

整理心情之后,他怀着对方书安更深一层的敬意,慢慢的跨步入门。

“书安,你可是吓死我们。”

面对胖子张田余,方书安要放松很多。

“坐吧,谁还没有个生病的时候呢,不碍事,不碍事。”他摆着手,并不以为意。

“不啊,你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就这么说吧,咱们的神药-青霉素,还从来没有失手过,但是用在你身上,一次又一次的增加用量,都起不到效果。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张田余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很认真的在注视着方书安的小动作,因为,几件事情加在一起,实在是太让人好奇他身上的秘密了。

对于此,方书安早就预料到。

他们不可能不用青霉素给自己的。

“你们又不是没见过,显微镜下的细菌,多种多样,它并不是对每种都有奇效!”

严格意义上来说,青霉素并不算是广谱抗菌药,毕竟他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并不敏感。

相比较之下,甚至还不如大环内之类的红霉素等抗菌谱广。

见他没说话,方书安继续说道。“这些也都是机缘巧合的发现,以后啊。还会发现其他的药物,或许能对青霉素无效的病菌有效,此事,着急不得,慢慢发现就是。”

历史上,在青霉素出现之后,人类对于各种霉素的筛选到达巅峰。

好在这扇大门打开以后,并没有带给人们失望,还是与不少发现。

也为以后的半合成乃至全合成各种抗生素,打下良好的基础。

张田余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东西,只好笑着变化了话题。

“酿酒的事情,已经基本就位,现在前期试验和试生产已经准备好。除了你说的那个纯固态发酵需要一年才能最终成酒外,其他的都已经拿到首批样品。”

张田余说着他主持的酿酒情况。

“怎样,香气区分的明显与否?”

方书安登时就来了兴趣,此前为了形成区别,他特意按照后世几种香型的白酒进行区分。

专门按照经典味道设定配方以及工艺。

毕竟,后世种花家的白酒,可谓是百花齐放。

从建国时期的八大名酒,到后来的茅五郎剑,再到后边的茅五洋,虽然说排名一直在变化,但是那些经典流传的白酒,一直是榜上有名。

尤其是当初的八大名酒,尽管他们很多没有赶上时代的脚步,但是仍然在白酒行业留有一席之地。

酱香、浓香、清香,白酒的三大经典香气自然是要研究。

除此之外,那些细微的分支,比如说什么汾香型、兼香型、米香型、馥郁型、老白干香型、董香型,方书安都弄了个单子,让匠人们去尝试。

为了有区别,专门将不同香型的工坊安排在不同的水源地。

再加上入酒的原料和酒曲上的差别,虽然无法造出后世那种酒香鲜明的特点,但是能形成系列上的差别就行。

毕竟,众口难调,有选择的空间,才方便对出不同系列的高端酒。

就拿酱香来说,小麦制曲、红糯高粱入酒,高温下沙,再加上重要辅料之一的稻壳,就算是造不出飞天茅台的味道,造出点习酒、茅台王子、郎酒的味道,总还是可以的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横明》,方便以后阅读横明第517章 收储与香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横明第517章 收储与香型并对横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