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去西北!

作品:横明|作者:临波倚浪|分类:历史|更新:2020-03-02 19:07:07|字数:8058字

东北方向现在已经扩张到三江口,据说按照熊廷弼最初的计划,要将一切能耕种的地方,都圈下来。

孙承宗过去以后,发现一个十分严重的情况。

熊廷弼阔张的虽然快,但是统治十分疏松,除了在边疆地区有些成建制的军队以外,很多地方都是只有百十来人的村子。

这些人都是庄稼汉,手上有些武器来抵御盗匪或者是熊貔。但是当有大规模的军队来袭时候,他们根本不可能有反抗的机会。

如此一来,一旦黄台吉来偷袭,那就是望风而逃的局面。所以啊,他在第一时间就停止了继续向外扩张。给朝廷上奏章,意思是要修整两年,等到手里的地盘都稳定以后,再继续看下一步发展。

稳下来也是不错的选择,现在内地迁过去人,不像前两年那么方便。

因为随着粮食大规模的收获和运进来,大明的粮食现在都不少储存,没有了吃不饱饭的压力,人们去北方荒凉地方的意愿就会大打折扣。

没有办法招募到贫苦人家,就只有等着有流放和发配的人群。

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发配,现在的治安得到了极大好转,可以说是已经达到路不拾遗的程度。

人们都知道一丁点事情,都有可能会被判罚流放东北,所以做事都是谨小慎微。

能商议解决的事情,绝对不会非要强出头。

西北将来或许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以前师出无名,国内外都有可能反对,现在趁着吐鲁番求援,有大义上的名义。同时,也有赚钱的门路,背后的商人和世家大族也都支持。

只要能找到对他们有利的事情,他们从来不吝啬支持。

三大殿的事情有方案之后,户部仍然有着足够的钱财,支撑他们前往西北。

并且,听闻棉花的事情之后,闻到味道的商人们,都在要求由他们来提供后勤保障。

人们不傻,依样画葫芦的事情都愿意干。

上次辽东之战,张田余和方书安等人背后的商队就是在那时候起家,现在虽然不会有爆发的情况,但是能在当中捡到好处,也就达到他们的目的。

最主要的是,大家都知道棉花的事情。

那动心的人可就更多了,一个羊毛形成的毛纺产业,带来的巨大收益,此前别人都不敢想象。现在看来,简直是闭着眼睛捡钱一般。

现在又有棉花,没有人会再次错失机会。

自从太祖在全国推广种植棉花,人们渐渐意识到这种东西的宝贵之处。尤其是最近方书安在朝堂上展现出来精梳棉以后,人们就更加疯狂了。

精梳以后,棉花似乎像是换了个东西一样,不但有着平整细腻的表面,更有着丝绸没有的柔和,尤其适应夏日以后其他的季节。

在他们的评估里,棉花产业一定会爆炸。

可惜现在在中原地区,并不好推广,没有大规模的闲置农田来种植棉花,农民们自己种植一些,大部分都会留下来使用。

想要成规模的收购原料棉花,还是有不少困难。

而西北局面打开,按照方书安的说法,那里将建成大规模的棉花种植基地,如此一来,想要开展棉纺织产业,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方书安将自己的意思和孙传庭和卢象升说了之后,两人联袂而来,不过他们带着三个不速之客。

两个都是熟人啊,袁崇焕和马士英。

剩下一个,方书安反倒是更加重视,满桂!

袁崇焕本身也就是充满争议的人物,所以方书安一直有选择的离他远些。

至于马士英,纯粹是一个混蛋,当年他们几个认识,也就是这厮的功劳。

不知道马士英今天来,是要干什么,难道他们几个是忘记自己跟这厮的过节了?

相比之下,满桂是第一次见面,他对满桂的印象不深,但是知道他是个能打仗的将军,并且也是个忠烈之士。

“书安,几位朋友说想见见你,我们没有经过你同意,带过来了。”

孙传庭拱手道。

有孙传庭的面子,他也不便发作,“来者是客,请坐吧。”

袁崇焕和马士英等人,是第一次来方书安家里。

能见到这大明第一的年轻人,几人心里还是有些想法。尤其是看见他这里与众不同的装饰,更是感觉,难怪人家和别人不同,就说这装扮,一般人也不能有。

“方兄,当年,我和马兄与您乃是一榜出身,只是随后各有造化,我等也是现在次有机会拜访你啊。”袁崇焕在没有成为大拿之前,说话的能力还是不差,尤其是在待人接物上,要是现在就很差劲的话,是不可能成为后来蓟辽督师。

要说袁崇焕还有些节操,马士英简直就是跪舔了。“方大人,小人也是与您同届的两帮进士,您贵人事多,小子没什么名气,您可能不记得。”

不记得?

马士英你真是看得起自己,忘记了谁,也忘不掉你啊,当初要不是搞事情,不可能早早的认识孙传庭和卢象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横明》,方便以后阅读横明第570章 去西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横明第570章 去西北!并对横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