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建设兵团

作品:横明|作者:临波倚浪|分类:历史|更新:2020-03-31 23:57:06|字数:8036字

两万人,前期够呛能耕种十万亩,只要先种上几万亩,解决好吃饭问题,等到后边慢慢再上也就是了。

对于屯田的事情,朱国祯那是相当赞成,现在的物资都是从内地运来,路上的消耗是天文数字。

而报道朝廷,方书安更是不能再同意。

那一万人大军,可以作为建设大军的翻版。

现在西北什么都缺,物资也需要一点点运上去。

虽然批准了铁路修建计划,可是完工还需要几年,不可能一直这么运送着,尤其是利润率小的粮食等等。

为此,方书安给老方建议,不但要放李怀信的军队屯粮,还能允许他们具有一些必要的生产能力,争取很多东西都可以在当地进行补给。

这就是大明版建设兵团的原型。

命令回来,朱国祯和李怀信都十分高兴。

朝廷给了这么多自主权,完全说明对他们的信任。

于是,驻扎在庭州的大军,分出一万,和于阗国剩下的人们,一起去巴里坤湖开荒。

至于那些女人们是不是和军队的厮杀汉结成夫妇,就看他们自愿了。

毕竟李怀信好不容易选出了光混,不能白瞎了资源……

时间过得很快,整个大明都在如火如荼,西北铁路、东南铁路、黄河修葺、大明水师,四个大工程也有自己的转悠名称。

被人们成为四大!

不到两年时间,初级工业化带来的变化十分明显。

老魏是第一批赶赴西北的军卒,他还是在当初支援辽东的那一波,后来随着刘綎回到京城,刚缓和一两年,又被派往西北。

老魏还以为自己要马革裹尸的时候,却立下一次又一次功劳。

他更是明军最早换装栓动步枪的那些人。

现在,巴里坤屯田顺利,庭州方圆千里,连个盗贼都没有。

整个西北的棉花、土豆、还有各种瓜果,都是大丰收。

替换他的士兵终于到了,现在终于能回去。

临走之前,还是大帅亲自该他颁发的勋章。

用大帅的话说,像他这样,年纪不小还能一直接受新家伙的人,应该成为骨干军官,应该成为教导队的教员!

为此,他不但和别人一起轮换,还得到一封信。

据说是大帅亲自签名的推荐信,拿着它,就能去传说中的学院,担任教员!

老魏想都没想过,自己当兵这些年,竟然还能成为那些私塾的教书先生?

等到到达轮台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里真的是轮台?

两年多前,他们大军路过轮台的时候,不过就是个小小市镇。

现在看样子,怕是十几万人要有的吧!

从入城开始,他们就不断的从一列列大车身边经过。

刚看见那些人,老魏下意识的就想去拿武器。

奶奶的,不都是自己的敌人?

除了投降快的吐鲁番人,还有叶尔羌人、厄鲁特人,以及其他小部族。

两年前,这些人都是自己剿灭的对象,不共戴天的敌人。

怎么现在他们,都在向自己行礼呢?

并且还在不断呼喊着什么。

老魏问身边的袍泽,“老胡,咋回事这是?”

“嗨,这你都不知道?告诉你们,咱们现在是荣归故里,是百战归来的将士,按照例子,都会接受他们的欢呼。”

“还能这样?”老魏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敌人和朋友转变的未免有些快啊。

等到他坐上铁轨车,才知道变化有多大。

现在的铁轨车,吃了马车为动力,还有人力车!

别看见人力,就觉得很慢。

其实不然,整个人力机构,设计的十分合理。

负责提供动力的车厢,由六十个人为一组,六人一排,坐在那里蹬脚下的脚蹬子。

十组脚蹬组合在一起,就能爆发出强大的动力。

马拉铁轨车,由于能并排走的马车有限,并且西北铁路时长会有风沙,暴露在外的也会罢工。

人们根据多人划船的原理,造出来适合多人操控的铁轨车。

谁知道实验以后,发现效果好的惊人。

本身铁轨车的阻力就很小,在六十人的驱动下,效果很理想。

整个动力组由三组工人轮换,每到一个站点,就更换一次。

就是这样,西北铁路运营起来硬是比开平的马拉铁路顺畅许多!

老魏坐在铁轨车上,那就跟看西洋景似的。

虽说他一把年纪,也是激动的很。

“哎呀,那是玻璃吧,早就听说了,还是头一次见!”

载客列车的车厢,都装了玻璃,不是刚开始那时候的半开放车厢。

“老哥是第一次回去吧,这样的玻璃啊,现在便宜的很哩。”

老魏他们对面一个掌柜模样的人说到。

“自从玻璃降价之后,一年之中,连降价五次,本来是高不可攀的好东西,现在很多小富之家都拿来做窗户,你们说是不是烧的慌?多好的东西啊,他们竟然拿来做窗户。”

老魏和老胡惊叹一声,仔细看这个玻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横明》,方便以后阅读横明第599章 建设兵团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横明第599章 建设兵团并对横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