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五章 莫为与或使

作品:大秦钜子|作者:暗夜拾荒|分类:历史|更新:2019-08-22 18:10:17|字数:5140字

一秒记住【】,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李恪随着陈平穿堂过院,来到后院的一处低矮茅房停步。

“屋舍简陋,恪君莫怪。”

李恪微微一笑“平君所处便是德馨之居,陋室不陋。”

陈平客气地笑了一下,推开门,当先进去。

李恪随之低头而入,只见屋中四步见方,除了一处炕,便只有一小片席,以及一个嵌在地上的巨大沙盘。

除此之外,屋里一部书都没有。

陈平神态自若地坐在地上,轻声问“恪君似是心中见疑”

“我观平君,满腹经纶,本以为你屋中便是书简不多,也该充栋而置,岂料”

“岂料四四方方一间空舍,笔墨无有,书简难寻”

“正是。”李恪老老实实回答。

陈平自嘲一笑“你方才不都听见了么有客食肉,无客食糠。”

“莫非事关读书”

“陈家贫寒,翁媪早亡,我兄费力将我带大,不敢行勇毅之事,自然也无官爵可得。衣食之事,较常人差些,分所应当。”

李恪理解地点了点头。

他的家境同样贫寒,不过因为有癃展在,少衣食,却不少钱财木料,严氏又舍得让他学用,这才能茅舍书香。

不过陈平比他更糟,相似的处境,能够与陈平比拟的似乎只有小穗儿。

“恪君竟能理解”

“我翁早亡,家道中落,自幼居于北境荒里,全仗寡母癃仆将我养大,与平君虽有不同,却也不止有天渊之差。”

“不想恪君也是庶门之子。”

李恪苦笑摇头,示意陈平继续说事。

陈平正了正衣襟,继续说“约莫四岁我在里中玩耍,自远方游来个庄子门徒,见我等稚童喜人,便为我等吟诵了一篇知北游,旁人皆不记得,我只听了一遍,便能一字不漏复述出来,那便是我初次学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李恪轻轻吟诵,“当年知北游中有仲尼,媪便要我一句句背,庄子之言玄奥晦涩,可苦了我了”

“我却不觉苦。”陈平朗笑一声,振声说道,“那日之后,乡里皆以奇才唤我,乡老称户墉三百年水土育出陈平,乡梓有福。我兄喜甚,拉着我叙了一夜的话,直至我睡了也不曾歇。我那时方小,便已知道,学文是陈家出路,老庄乃我必生之求。”

“你家中无财无势,我见你乡上也无豪门乡学,如何求学”

“我未傅籍,开不出通关验传,便在外黄一县四处求书,凡有书者,我请其食肉,借诵一夜,这便是我求学之路”

李恪诚心感慨说“平君求学之心,我不及也。”

“恪君学识之渊,学养之厚,我不及也平身负乡梓宏愿,不敢须臾为人失望,今日若不是恪君大德,饮宴之上,我便已自裁谢罪了。”

李恪苦笑“何以至此”

“恪君,我读书不多,老庄之学深邃如海,越学,便越觉不通,但有一问,求教恪君。”

“平君且说。”

“一字曰,命”

李恪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天命,亦或非命”

命,是道家最深邃的课题。

秦时百家起自贤达,传诸后人,凡显学之流,必有分歧。

这里头最出名的自然是儒家八分,墨家三脉,不过这并不代表法家和道家一脉同心。

法家有古法和新法之分,其中古法分为商君的法,申子的术和慎子的势,直到韩非一统三脉,新法成书,一家独大。

但即便是现在,古法仍有信徒,尤其在旧秦之地,商君的法与韩非的法不分上下,至今各有信众。

道家也是如此。

道家自古好清谈寻根,个中差异便是命之一字,天命或非命,又称为莫为和或使。

莫为以季真集其大成,起源自老子,推崇道无为,而天下有为;或使以接予统其思维,推崇天道有实,万物皆为天道附庸。

说白了,他们讨论的就是宇宙中是否有最伟大的意志这个论题。

这个论题不止道家在讨论,儒、墨、名、法,百家学说都在讨论,但都没有像道家讨论得如此深,分歧如此大。

更何况道家还出了庄子这样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学论承自老子,却早已不止于老子。

他老人家一生着书十万余字,最善设问,把莫为和或使批了个遍,一家也不站

所以道家也是三分,无为之莫为,有为之或使,还有何为之天道

像这样的学脉分歧,在苍居的时候慎行给李恪开着专题讲了一月,所以李恪知道,一家之言或能说明,但一旦涉及根本,就完全不是三言两语解得明白的。

他问陈平,就是想知道陈平已经站稳一脉,诚心求解,还是正处在学术成型的关键时期,骤自迷惑。

结果陈平苦思了半天,摇头叹道“我不知”

李恪头大了。

“周易有言,莫益之,或击之,立心于恒,凶。自那时起,莫、或便两相而对。但我师曾言,命之讨论却是从老子之时方始。老子好无为,孔子言天命,墨子说天志,各执一词,无从分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秦钜子》,方便以后阅读大秦钜子第三零五章 莫为与或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秦钜子第三零五章 莫为与或使并对大秦钜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