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零章 贤人居于贤水

作品:大秦钜子|作者:暗夜拾荒|分类:历史|更新:2019-08-26 04:55:20|字数:4264字

范增此人,近古稀,体强健,好奇计,志少年,一身本领学承自邹子阴阳,常在人前高谈阔论,言自己身负伟力,天下却无可匹之伟业,世人皆憾之。

这是慎行嘴里对范增的评定。

他说这话的时候,双眼放光,精神抖擞,就如子期行路忽遇得伯牙之琴,很有种高山流水,不及知音一人的味道。

李恪把这种表现定『性』成不安于退休生活的老同志间惺惺相惜的革命情谊。

这让他有些头大,因为两个老相好即将见面,而他恰恰不是很擅长应付老人家忆当年时的热烈激情。

在李恪看来,让两个志同道合的老人见面,就好比陪自家爷爷在公园遛弯时遇上邻居王爷爷。

两人的话题肯定离不开青葱年少,二八芳华的光辉岁月,而且肯定会有那时的大众情人刘『奶』『奶』。

可就在这时,王爷爷却突然问了他一嘴“想当年,我可比你爷爷帅多了,你说是吧”

此情此景,究竟该说是呢,还是不是呢

李恪一路琢磨着这些送命题的答案,不知不觉,就到了三十余里外的和里。

和里位于居巢腹心,与县治居巢城相去不远,只是因为藏于山间,这才少有人烟。

若论起环境来,此处倒是有些像李恪曾留宿过数日的后腰里。

不过九江乃中原繁华之郡,便是同样荒僻,和里的规模也比后腰里大得多。

李恪凭峰而远晀,四四方方的垣墙中盖满房舍,道左闾左,道右闾右,二者规模大致相当,这说明复除与役者的比例约为一三,对于较晚归于秦治的九江而言,已经偏高了。

儒在闾门与监门交代完验传,木牛缓缓入里,一路上『妇』人聚首,孩童笑闹,到处是生机勃勃的场面。

李恪突然听到不远处童稚的欢唱。

“狂浪卷大鼎,荧『惑』守天心。大楚虽三户,代秦必南民。”

“我们玩打战吧”

“我要做项燕”

“我也要做项燕”

“我也是,我也是”

“大家都做项燕,谁来当秦王啊”

“e要不然,去里典那捉只鸡,鸡做秦王,我们都做项燕”

“去喽”

乌泱泱一群稚童呼啸着从木牛边冲过去,有个小些的不小心摔倒,吧唧一声跌了个五体投地。

李恪从木牛上跳下去,笑盈盈把小孩扶起来。

“没摔着吧”

“没事,谢谢大兄”

李恪轻轻帮他拍打着衣裳上的尘土,柔声问“方才听你们的童谣很好听,是何人教你们的”

小孩小大人似『露』出一副了然的表情“大兄也是来买那块卵石的吗”

“卵石”李恪皱了皱眉。

“是啊,黑漆漆老大一块,上面生着金灿灿的斑,就是这首童谣。翁说,那里头有金哩”

“哦”李恪故作好奇道,“那卵石去哪儿了”

“前两月就被几个外乡人买走啦他们花了”小孩掰着指头算了半天,“反正好多好多金,小允儿家都起上瓦房拉”

“是嘛”李恪笑了笑,“小允儿的运气真好呢。”

小孩犹豫了一下,轻声说“大兄,我还要去捉鸡,去的晚了,我就要做李信啦”

“去吧,去吧”

小孩儿飞也似跑远,李恪看着他的背影,满脸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慎行笑眯眯问“恪,可问出那段逆诗由来”

“石纹天生。”

“你信么”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啧啧啧就如老师所说,大贤不甘寂寞呢。”

慎行苦笑着摇了摇头“增兄在山中苦学三十载,待到下山,天下承平,他如何能甘心”

“可是借稚童之口蛊『惑』人心,此事却过了。”

“非也非也。”慎行抚着须,“人人皆知稚童无心,此事既已传扬开去,便再也寻不着源头了。”

“滥捕如何”

“那就得看皇帝与那些法吏的气量了。与其追查那些无根之水,对法吏而言,不是还有祸国的霸下么”

“也是。”李恪哑然一笑,“老师,范公住在何处我突然对他有些好奇了。”

“大贤嘛自然是在贤水之畔。”

李恪倒是从未想过,大名鼎鼎的洗耳池居然就包里在范增的院墙里。

一宅之地六成为潭,剩下一条围着潭的石子小径,两间茅舍,一间住着范增,一间住着照顾起居的童子。

而且童子的照抚很不到位,慎行在叫了半天门也无人应答,何钰前去推门,才发现门板只是轻轻摇拢。

进到屋里也是一样,无人迎,无人接,两间茅舍左右对望,样式大小皆是一样,唤向哪边都是一片死寂似的回声。

李恪打量着洗耳潭,不确定问“老师,范公不会游历去了吧”

“他年逾古稀,又无甚亲友,平白无故能去何处”

“那为何”

“或是正在小憩。”

李恪翻了个白眼“昼寝”

“定不是昼寝,只不过年岁大了”

李恪了然了,当即打发儒与何钰去左右查探,看看屋中到底有人没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秦钜子》,方便以后阅读大秦钜子第三七零章 贤人居于贤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秦钜子第三七零章 贤人居于贤水并对大秦钜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