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咋不迁都哩?

作品:大唐第一全能纨绔|作者:样样稀松|分类:历史|更新:2019-04-20 03:49:04|字数:8064字

马周点了点头,说道:“长安通西北,洛阳通东南,正是经营之要地。”

徐齐霖颌首称是,和马周闲聊片刻,又邀马周共进晚餐,才送马大秘出门回府。

回到房中,徐齐霖琢磨半晌,又拿出纸笔,准备再添上一个奏议,便是在洛阳设置大盈库分部。

设立洛阳分部,再建起制糖工坊,由江南漕运而来的甘蔗或是粗制蔗糖便可就近加工。变成白糖和冰糖后,再由漕路转运江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至于长安的制糖工坊,便可主打西域和京畿道,获利依然丰厚。

嗯,不管怎样,自己总要去洛阳,甚至经漕路到江淮跑一趟。名为调查研究,实为公款旅游。游玩一圈,才可以拿出改革漕运的奏议,尽管只是掩人耳目。

这倒是不着急,大热的天,哪里也不如家里舒服。等到入秋,这边的工作也基本走上正轨,自家的商铺也安排妥当,再出差不迟。

徐齐霖想到这里,惬意地往椅中一靠,招呼正吃“酥山”的斯嘉丽,懒洋洋地说道:“给我也来两勺。”

斯嘉丽咯咯笑着起身走过来,把唐朝冰淇淋喂进阿郎的嘴里,说道:“阿郎封在窖中的鸭蛋怎么个吃法,放一个多月了吧,阿佳妮天天去窖口巴望,奴家都怕她掉进去。”

徐齐霖细品着嘴中滋味,揶揄道:“怎么就那么馋?”停顿了一下,他算了算日子,说道:“明天且拿出来看看,某也不知道好没好。再说,小孩子不能多吃皮蛋,还是吃铁蛋为好。”

皮蛋嘛,切成瓣,沾着醋吃,很香的。

徐齐霖被这么一提醒,也有些馋。好在一口冰淇淋入嘴,香甜冰凉,覆盖了他的味蕾。

……………

初唐之时,唐军灭亡东突厥后,如何安置突厥降众,在朝中展开了争论。

部分大臣认为突厥扰乱中国久矣,虽然灭亡而降,却是势穷来归,非慕义之心。所以,他们主张分其部落,将降人散居在南兖、豫的各州县,使其耕作。

时间长了,胡虏改变了生活习惯,便成为中国的农户,而塞北空虚,不能再对中国构成威胁。

但中书令温彦博为首的一派官员,认为应效仿汉朝建武时安置投降的匈奴于五原塞下的办法,全其部众,得为扞蔽,不破坏他们的风俗习惯。一来充实空虚之地,二来也表示无猜忌之心。

这两个办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但显然要使胡虏改变风俗和习惯,由游牧变为耕种,确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散居州县的话,似乎也容易造成与汉民的冲突。

经过考虑,李二陛下采取了温彦博的建议,自幽州至灵州置顺、佑、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部众。

东突厥的酋首便拜为将军、中郎将等官,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在当时,因而入居长安的突厥降众有数千家之多。

到贞观十二年,朝廷又陆续安置了不少突厥部落或是属部,并设置羁縻府州管理。其中有自高昌来降的欲谷设所部,契苾何力的部落,阿史那社尔、乌突汗达干部落等等。

李二陛下如此安排,既是参考汉朝之例,也是学隋文帝处置臣属于隋的东突厥沙鉢略可汗、启民可汗故事。还有一个目的,便是想使其“外臣内臣化”。

但既定的政策却因为九成宫之变而面临挑战,群臣纷纷上奏,认为将突厥降众置于河套之地,不利于国家安全,要将突厥诸部迁返河北之地。

尽管李二陛下并未轻易做出决定,但都社率、贺逻鹘谋刺的消息,以及朝堂上的风向,依然传到了身处化州的李思摩耳中。

当然,李二陛下不欲扩大事态,特赦了贺逻鹘,只将他发配岭南。

但李思摩却知道,如果他再不抓紧时间布置,尽快渡河北上,不仅朝中群臣会非议,李二陛下也会不满,甚至生出猜忌之心。

所以,李思摩立刻召集亲信,商议该如何行动,才能打消族人疑虑,尽早地实施李二陛下的授意。

“结社率、贺逻鹘忘恩负义,却是坑害了吾等。”李思摩扫视着几个亲信,苦笑连声,“若不出此等谋刺大事,北迁尚能拖延。如今,怕是不行啦!”

安静了片刻,突忽乞开口说道:“只要开始准备,便不算违了陛下之意。数万帐户,渡河北上,岂是易事?”

勃格利轻轻颌首,表示赞同突忽乞的说法,接着说道:“十几万人长途迁徙,最好是在入秋之时,今年已是准备不及,最快也要明年方能成行。”

李思摩沉吟了一下,说道:“就算不能全族迁徙,亦要有先行人马,今年入秋,必须有所行动。依某所思,万人最为合适。”

突忽乞和勃格利互相看了一眼,知道这也是稳妥之计,让陛下和朝廷看到行动,才不致心中生疑。

“有几个部落不愿北迁,皆是惧怕薛延陀。”勃格利说道:“若是能收服他们,则事可成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全能纨绔》,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全能纨绔第七十二章 咋不迁都哩?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全能纨绔第七十二章 咋不迁都哩?并对大唐第一全能纨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