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汉军的强行军

作品:穿越造反,我是认真的|作者:星汉玄羽|分类:历史|更新:2023-09-17 21:08:56|字数:4398字

双方不约而同的使出了彼此都不敢相信对方所能秀出的操作。

汉军认为大乾有很大的可能会派遣一支军队夺回泰口县和丰山县,其他军队正面迎击他们。

但是汉军高估了大乾的反应速度,现如今的大乾根本就不知道汉军已经迫不及待的北上了。

其实说来大乾的反应速度也不算慢,能够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能将消息传递到最上面,然后上面迅速下达作战命令,这在大兵团的作战中,真的很快了。

嗯,

是相对于原先大乾的。

也就是亲王伊弈治军比较严,又几乎全是脱产士兵,还有跟着白莲打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在反应上确实不算慢。

只不过他们算漏了一点,那就是汉军在拿下泰口县和丰山县以后几乎没有休整,直接便是对着他的中军进行奔袭。

虽然一路上距离大乾中军大概还有一两座关隘,但若是进攻犀利的话,说不定就跟大乾的增援军队直接撞上了。

只不过汉军的进攻部队面对的敌人是以川州提督冯文赋和湖州提督项刁尚加起来的四万大军,实际上每一个师所要面对的敌人也就是大乾的两万援军和一部分守军罢了。

而留在后方守城的两名祭酒则是不同了,他们要以一个营两千多人的兵力,面对的各自面对江州提督钱涵容和福州提督郑志业的两万大军。

前者,两万多人对阵两万多人,胜负还不好说,这里面掺杂的因素太多,而且汉军也确确实实没有这种大规模野战的经验。

后者,虽然是两千对阵两万,但是在他们跟后方还是有着援军的,并且汉军现在守城都守出经验来了,最后胜利是谁的也真的不一定。

不过这也能看出,亲王伊弈面对汉军的进攻也算是拿出全力了。

直接出动的兵力足足高达八万,还有四万稳固驻守中军,基本上十五万大军就完全调动了十二万,足以说明亲王伊弈对待汉军很认真。

只可惜,情报传递、命令的传递太慢,也太过要命,于是这场战争双方谁也不清楚会走向何方。

因为彼此都明白这场战斗的重要性,所以谁都会认为自己会胜利。

一个想的是自己体量大,一个想的是自己军队精锐。

那么,这场碰撞也就开始了。

“快快快,加快速度,不要停留!”

在大乾还在调兵遣将的时候,汉军的第三、第七步兵师正在快速的徒步前进。

汉军战兵的武备与白莲教和大乾五武备都不一样,应该来说汉军的武备要好很多。

而这个时代的好,也就意味着沉重。

再加上攻城器械,特别是三台投石机更是如此,它们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制作不易。

所以为了方便使用,都不是就地伐木修建的,而是将各个部位都打造好,然后让人、或者车辆马匹拖着前进。

这样,汉军整体性的配置就非常沉重,虽然战斗力强大,但相对应的便是负担也很大,会拖慢行军速度的。

不过即便是这样,汉军凭借着先进的思想与制度,以及管够的粮食油水和充足的训练,其行军速度比之白莲和大乾的军队还是要快上一些。

最重要的是现阶段因为需要抢时间,所以汉军本身并不会太注重营地的修建,这样就可以将行军速度提升一大截。

强行军,一天能够行军六十里,第二天中午就能保证抵达距离地方关隘大约二十里处。

“如此高强度的行军,战士们疲累,敌人晚上若是夜袭就危险了!”

有参将提醒师长,但是卫渊和关子濯并不怎么在意,但还是为其解释道。

“敌人现阶段并不能发现我们,毕竟我们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若是放缓行军,给予敌人充足的设伏时间,那才是危险呢!”

“最重要的是,战士们每天都要跑十里地,经过严格的训练,抗压能力也不是区区两三天就能将他们打败了的!”

“所以,与其担心被敌人袭击,倒不如相信我们的战士们,这一点困难并不被他们放在眼中。”

卫渊和关子濯的说法是对的,汉军每天严格的训练,若只是一两天的强行军人就废了,那么这兵也就白练了。

这一点,别说刘武他们不能忍,就是战士们自己也不能忍受自己的拉胯。

每天吃得饱,睡得好,穿的暖,顿顿还有油水,抚恤高,待遇好,都还能落到实处。

一天强行军六十里?

看不起谁呐?

要不是为了军队整体性的安全,他们一天敢跟你强行军一百二十里,把自己跑死都行!

所以六十里,是现如今汉军制定的强军后还能保证安全的距离,并不是他们的极限。

这点担心,只要不是一头扎进敌人的口袋阵,或者面对敌人的骑兵,那根本就无须理会。

第二天中午,汉军第三、第七步兵师就已经抵达了预定位置。

“命令,全军休息一个时辰,好好的吃上一顿补充体力,太阳落山之前,必须抵达宝奉关(乡冈关)并发起攻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穿越造反,我是认真的》,方便以后阅读穿越造反,我是认真的第684章 汉军的强行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造反,我是认真的第684章 汉军的强行军并对穿越造反,我是认真的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