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坚壁清野

作品: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作者:黑咖啡少糖|分类:历史|更新:2023-07-12 00:57:41|字数:4468字

第一批出发的是禁军一师第一步兵团,即未改番号前的直属营,近三千人在永安千户所对面的陇村寨附近登陆。

永安千户所是雷州半岛上一个即将裁撤的卫所,防御海贼都极为困难,隔海见到这么多战舰,连一条快船都不敢放,牵出唯一马匹就向雷州报信。

薛开山、张仙保等人早有预案,登陆后丝毫不作停留,整理好部队就向北急行军,抵达三十里外的大廉山脚下,大陂头江边的陂头村。

大陂头江名不符实,只是大廉山间流出的一条较大溪流,溪水深不及胸,涨潮时海水倒灌都没有多宽,潮落就更不用提了,稍微懂得水性的士兵都能轻松涉水而过。

陂头村也仅仅是山脚下客家人聚居的一个小村落,仅几十户人家而已。廉江府在此处设巡检司,卡着一道石桥收税。

那座石桥很有意思,桥头有石佛、石盘。俗传仙人撑石船而来,至此闻鸡鸣乃止,化为石桥。所以这座桥又名“石鸡桥”。

明军三千虎贲如秋风扫落叶,直接把巡检司端了,以陂头村为基地修筑防御工事。那座石佛有点影响射界,被明军移到村里的小庙重新供奉。

朱由榔第三天抵达时,整个陂头村已经被修成一个大军营,壕沟沿着西岸向下游延伸,在适合涉水的地方还多挖了好几层。

陂头江这种小溪流不是什么天险,不能阻挡千军万马,但有野战部队沿江防御就不一样了。十几尺宽的溪流就像是一道永远不能填满的战壕,能极大延缓敌军推进速度。

大海的潮起潮落是很有规律的,涨潮时溪流水深几乎不用防御,潮落到底的时间又很短,一天之内只有一两个时辰适合涉水进攻。对防守方来说,这样的溪流堪称完美。

一万大军在陂头村集结,又一起挖了好几天,最后连朱由榔都觉得这个地方防御力高得可怕,把一个步兵团放在这里防栗养志真是万无一失。

一切准备就绪,第二步兵师和开山营、建水营转向西进发,花一天时间推进到合浦城外的佛子岭安营扎寨。

“合浦真是好地方啊……”

朱由榔看着眼前这片由南流江冲积而成的平原,到处都是池塘湖泊,用来种甘蔗收成绝对比雷州要好。

“陛下英明,合浦也算千年古郡了,比南宁府、柳州府历史还要久远。”

陈上川是高州府人,对此地很熟悉:“合浦虽地处天南一角,却曾是非常繁华的港口。以前湖广、两广的货物通过湘江、灵渠、漓江、北流江、南流江汇聚到这里出海,销往南洋。”

“哦?后来为何荒废了?”

朱由榔感到有点奇怪,海港一般都是越来越繁华,很少有没落的。

“经过宋朝的发展,现在的海船比以前好得多,航路也被摸透了,海商可以从南洋直抵广州,自然很少来合浦靠港了。”

朱由榔不住点头,航海技术发展确实能左右一个港口的兴衰。南流江和北流江靠得虽近,但转运一趟终究不方便,和直抵广州的西江没法比。合浦在竞争中落败于广州,确实不是偶然。

不过也得益于此,李栖凤无法从梧州沿北流江这条通道快速赶来增援,给了明军从容攻城的时间。

正如朱由榔预料的那样,清军已经完全退回合浦城内坚守。

广州增援过来的两万部队大部分都在高、雷两州,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被增援到合浦驻防。

合浦周围有五六千清军,但大部分都是战斗力、士气和忠诚都极为可疑的辅兵。只有刚刚从梧州过来驻防的督标左营还算比较有战斗力。

因此合浦的守官、守将根本不打算与七八千明军在野外交战,而是下令放弃所有外围据点、烽火台、驿站,统统撤入府城防守。

放弃驿站和烽火台就等于自动放弃了与周围联系的能力,但合浦方面对明军的特点也相当了解——长于野战、不擅攻城。

合浦城墙并不十分高大坚固,但他们非常有信心能守住,明军连徐闻那种土城都攻不破,哪有可能攻破合浦这座廉江府城呢?

明军此行而来的目的,无非和上次一样,收集一些物资和人力,掠夺乡间的财富罢了。

既然知道明军的作战目标,那么清军的应对之策也就很显然了。他们把周围驿站、烽火台和据点中的物资、近郊居民和财物全数撤回城中。

这种坚壁清野的战略能让明军的收获较为有限。明军的收获越是有限,呆在合浦城下的时间就越短,搜索范围也就越小。

明军在城外安营扎寨的时候,合浦城内的守军一点也不慌乱,站在城头上冷眼看着城下的敌人。

有经验的老兵还给年轻兵勇鼓劲打气,让他们不要太过紧张。合浦城内的兵力差不多和城外明军一样多,若是明军真想不开,强攻城池的话,一定会撞个头破血流。

合浦守军收到明军进攻的消息,很早就给上游的郁林州、西边的钦州、还有雷州府发去报急信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方便以后阅读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第140章 坚壁清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第140章 坚壁清野并对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