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鱼帛狐声

作品:兴汉室|作者:武陵年少时|分类:历史|更新:2019-02-12 06:56:39|字数:8526字

王朗深吸一口气,他从来就不是那种泥古顽固的人,恰恰相反,他极善于在复杂的形势之间选择变通,不然他也不会去做这件一时不义、两头得利的事情。他假意叹道:“此事既成,麋氏将一飞冲天,彼不会分不清事理。只是其人素履忠贞,此事本不必瞒他,我夹在中间,倒是不太好做。”

青年抬起头来,露出好看的眉眼,神色自若的听王朗在那里假意诉苦,好整以暇的说道:“事关紧要,麋氏暂且尚不能牵涉其中,等事成之后,王君大可择机相告。所谓‘君子成人之美’,王君这是在行一番名利皆得的美谈,就不用再自艾自愧了。”

王朗深知此事绝非‘成人之美’那么简单,它背后涉及到一场极为深远的谋篇布局以及今后可能会有的斗争博弈。本就危险与机遇并存,既然有更高的人站在他背后顶着天,那他也不用太过忧心,只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到手就好。

“无须忧虑。”俊逸的青年给了王朗最后一颗定心丸:“这次就连那个人,都站在我等这方,他的智谋与今时的地位,你难道还信不过么?”

一提到那个人,纵然王朗来长安的时日尚短,也知道对方在朝廷上几乎一人之下的权势。王朗这才定下心来,道:“是我多想了。”

青年微阖双眼,一边思索着说道:“王端此人太过老成忠厚,此次退还珠钗,恐非其本意,应是卫将军的责令。而且言辞也麋子仲所长,他这次登门,若无人在一旁帮衬,我看也未必能讨得了好。”

王朗知道这个青年颇有智计,也不喜欢有人对他指手画脚,便乐得默不作声。

“王君。”青年放下简牍,迈步走了过来,在王朗身边说道:“你听过王辅这个人么?”

王朗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喃喃道:“王辅?”

“卫将军的二儿子。”青年像是回忆起了什么,语气里似乎对王辅很是熟悉的样子,描述起他的时候却言简意赅:“他在王氏那家人中,可是个另类。”

坊间的流言传来传去,终于传到了卫将军王斌的耳朵里。他一直与皇帝最为亲近,皇帝对势力庞大的地方豪族高门,以及背靠他们的士人大臣们是什么样的态度,王斌比任何人都清楚。他虽然不知道皇帝这么做会得到怎样一个结果,但王斌一家的权势都是皇帝给的,没有皇帝,王氏此时连一个地方豪强都算不上,二者可谓是休戚相关。

王斌早在当初皇帝于盐铁廷议一事上,便已想好站在皇帝身边,此时就自然要与那些大族划清界限。对于王端的婚事,本来他都已打算好了,要请皇帝从今年三月采选的良家女中挑一个品性不错的许给王端,谁知王端去了一趟徐州,竟招惹了这么一段姻缘回来。

“你听听外间在说些什么话!”王斌有些恼羞成怒了,他一急就忍不住说邯郸的乡音,大声说道:“这门亲双方连‘问名’都未曾有过,外间却传说什么我家不慕财货,求取佳人?麋氏在背后未有造势,这话也就你会信!”

王端与麋贞两情相悦不假,两家家世又相差不远,再又有给王氏戴了一顶不慕财货的清高的帽子,这在不明事理的闾里黎庶看来,却是喜闻乐见的一桩亲事、足以成为美谈。但这确实有些道德绑架的意味,王氏要是不捏着鼻子应下来,不仅其他人会在一旁看笑话,麋氏的处境也会很尴尬,以后更是无颜在长安立足——尤其是皇帝似乎很重视麋竺,近来更是有留其在朝任职的意思。

若是麋氏因此颜面扫地,跑回徐州,始作俑者的王斌又该如何向皇帝交代?

这正是让王斌进退两难的地方,有人准确的掐住了王斌‘勤于王事’的软肋,逼他不得不做出这个选择。

其实王斌也曾认真考虑过这段婚事,出于私心,能与麋氏结亲不失为一项互利共赢、益于长远的好事。但他却深切的知道,若是结了亲,就不单单是与麋氏扯上了关系,连带着麋氏在徐州的亲友、交好的其他世族豪强,也都会间接地与王氏搭上关系。

到那个时候,王氏还会是像现在这般立场坚定纯粹的王氏么?以皇帝的性子,在今后要任用王氏的时候,还能像这样毫无顾忌么?

王端这几日被王斌告了‘病假’,休息在家,因为他在徐州的这一段姻缘,他时不时的就被王斌叫过去骂几句。这会子王斌发泄完了怒火,他便神色黯然的往自己的居所走去。

在一处庑廊的拐角边,一个少年正毫不拘束的坐在庑廊的栏杆上,背靠着廊柱,一只脚踩在栏杆上,另一只脚在栏杆边上不住地悬着晃悠。看到王端即使心里郁闷,走路时也一板一眼的样子,少年本就有些轻佻的眉眼笑得更欠了:“阿兄,走路时可别想着事!”

王端倏然站住了,看到王端没个正形,心里顿时就来气:“看你像什么样!站起来!”

见兄长是真生气了,王辅也不含糊,一伸腿就原地站了起来,软绵绵的给王端行了个礼:“谨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兴汉室》,方便以后阅读兴汉室第一百三十章 鱼帛狐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兴汉室第一百三十章 鱼帛狐声并对兴汉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