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事终有定

作品:兴汉室|作者:武陵年少时|分类:历史|更新:2020-11-16 23:49:23|字数:8146字

见对方似乎把话题越说越远、有些漫无边际了,杨修忙止道:“阿翁!”他伸手开始将桌案上的道家典籍收拢了过来,一卷一卷的收拾整理:“何必做这等垂暮之言?如今正是明天子在位,天下有识之士大有可为的时候。”

“这么说我还正当时。”杨彪咕哝了一句,似乎觉得有些好笑。

他似乎因最近跌宕的局势有感而发,但眉宇间仍是精神抖擞、充满信心。

杨修手上拿着书卷,一时没有说话,他似乎在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思索父亲固执的辞让司徒的深意,得到司徒这个位置能带来好处,那么推掉这个位置也该给人带来好处才对。而种拂身上有什么价值呢?其人年岁摆在那里,一腔血气不如当年,注定在朝中是充当花瓶的角色。那么是看中了河南种氏?

他脑海里一时间闪过黄门侍郎种辑、陈国相种邵等种氏子弟的名字,似乎有所得。

“种颖伯老了。”杨彪看到儿子认真思索的样子,不禁露出欣慰的神情,他温声说道:“听说他双眼翳得连案牍都看不清,每每处理公务都是由郡丞、主簿从旁辅佐。他身体也不好,每天却还要在饭后到城中街巷里走动巡视,案检户口的事更让他病了一场,太医院已经派人去过几次左冯翊了……你说他若非无所求,这把年纪了,何必还呆在左冯翊的位置上呢?”

“难道是不放心家中子弟?”说完这话,就连杨修自己也不信。

“一个黄门侍郎、一个陈国相,种家人都是那幅仗义持正、又忠君爱民的秉性,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杨彪哂道,他伸手欲拿茶壶为自己倒茶,却被杨修一把接过了。看着儿子将整齐的书卷放在一边,动作熟练的沏上了茶水,杨彪眼底流露出慈爱:“你可还记得右扶风傅睿?他是为的什么而自行请辞的?”

“傅公是为了其子、吏部尚书傅巽。”这是才不久前发生的事,杨修一五一十的说道:“吏部掌考课功过,世上却没有儿子考校父亲功过的道理,所以傅公为了不失礼,同时也是为了让其……”说到这里,杨修忽然愣住了,他立即放下了茶壶,像是明白了什么似得说道:“难不成种公也是同样?为了陈相?”

“父子并列二千石……”杨彪低声笑了,从桌案上拿过一只茶碗,慢条斯理的凑到嘴边小口啜了起来:“好歹也是曾做过三公的人,如今要他以与儿子等同的身份致仕,纵然是再如何秉正,心里也不会乐意吧?”

杨彪对人心洞察的很透彻,正如他一开始所说,人老了就会在乎生前名与身后事,种拂如今仍旧强撑着在二千石的左冯翊任上,就是在试图熬一个能让他晋升的机会。试看当时董承官居太尉,多少人说起居位不正、要皇帝将其罢黜让贤,这背后就没少出现种拂的呼声与期待。

“如今阿翁正好是给了他所需要的,那种公最后又会回阿翁什么呢?”杨修心里想着,种邵、种辑等人都是年纪轻轻,就被皇帝授予了重任,可见是彼等都是简在帝心、或是皇帝因为以种拂的品性能力,却长期得不到一个三公的补偿。

“不需要回报什么。”杨彪仿佛一眼看穿了对方心中所想,慢慢的放下茶碗,眼神中流露着几分告诫:“杨氏能一步步走到今天,从来不是靠别人的‘回报’。”

“唯。”杨修略低了低头,像是很勉强的认同了对方的说法,他还是忍不住可惜道:“可是用一个‘司徒’来换一份恩情,这未免有些太大了。”

“种颖伯不会在这个位置上待太久的。”自己这儿子虽然聪明却在某些事情上非常偏执,见他还是想不通,杨彪只得深深的看了杨修一眼,轻吁了口气:“我适才已经说了,他从里到外都老了,我将司徒这个位置让给他,就是遂他余生夙愿,好早些回乡养老。其若是识趣,用不了多久,司徒的位置还会在还给我。”

其实这里还有一层杨彪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他不想在这个时候接手黄琬留下的位置,光是案检户口一事,黄琬就被弄得灰头土脸,里外都不讨好。杨彪担心自己也会遇到这样的困境,所以思量着将好处暂时让给对他而言没有威胁的种拂。待缓过一阵时间、最晚过年以后,事情降温,新年又有新的事做,那时皇帝纵然将事委托给他,杨彪也可以从容应对。

当然,杨彪所考虑的这些最终还得看皇帝愿不愿意配合,等到他几番固辞之后,未央宫沉默了一阵,或许是寻不到其他更合适的人物、或许是尊重了杨彪的选择,皇帝派人向左冯翊种拂下了策书。

种拂等这一刻已等了很久,稍作推辞,他便欣然从命,一身的病痛也不是那么的难以忍受了。他乘坐公车从左冯翊来到长安,一跃而成为大汉朝廷地位最显赫的几个人物之一。

此时离年末还有一个月不到,在凌凌飞雪之中,司徒种拂、司空赵温、太尉朱儁三人顺利完成了建安六年的正旦大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兴汉室》,方便以后阅读兴汉室第八十四章 事终有定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兴汉室第八十四章 事终有定并对兴汉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