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搏杀(三)

作品:天纵莫敌|作者:越岭山人|分类:历史|更新:2018-11-28 20:23:12|字数:7088字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黄新农在滁州大富绅石华斋的协助下,派出专人分赴各地转告各处难民,日军不会再杀人,与其在外面冻死饿死,不如回到城里慢慢的混吃等死。当时的难民散居各地,早已一贫如洗,经历逃难,苦不堪言,心想反正早晚也是死,不如回城去死,于是相约结伴回城。在黄新农的协助下,日军宣抚部在滁州城里设立了7个难民营,给无家可归的滁州百姓居住,滁州城暂时安稳了下来。

去不去这个地方搞物资,成了徐平的难题,去,害苦的是百姓,不去,他们将渐渐成为日军的顺民。徐平想了一天想不通这个问题,龚庆元也无法给他一个合理的建议,至于覃基石,听说滁州城里穷得叮当响,早就失去了兴趣。

夜深了,徐平来到机要室,让报务员联系临安的徐乐,把问题交给了他,想知道他那里是怎么做的。不多久,徐乐的回电到了,内容很简单,一,必扰,不能给日军一分钟的安然;二、必扰,不能让老百姓忘记,这里是中国;三、必扰,扰日军的同时也要扰当地的百姓,这不是害他们,是保护他们,他们会理解的。

徐平把来电拿去给龚庆元看,龚庆元看了之后,说了一句:“至理之言也!”

覃基石也看了看徐乐的电报,说了一句:“徐乐小子还有没有人『性』!”

龚庆元望了覃基石一眼,说:“人『性』,在战争面前早就没有了,那是在和平年代才考虑的东西。”

徐平把手里的电报用力的攥在手里,『揉』到溶烂,抬起头来,用绝然的目光扫了扫面前的几位,说:“干!”

徐平走了,龚庆元把徐平的决定电告莫敌,莫敌的回电居然与徐乐的观点完全一致,他在电报中说,黎民百姓,生于战时,为命运所定,生于华夏,乃祖宗赐予,头可断血可流,祖宗传承不可丢弃。与日寇可虚与委蛇,绝不可全身投靠,更不可在日寇的冷水煮蛙计划中渐渐倭化,只有枪炮才可唤起他们内心的血『性』与雄心。

龚庆元暗自点头,莫敌此人,标准的狭隘民族主义者,在他面前,最好不用说什么中日友善,更不用说什么大东亚共荣这些废话,他就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外族在他的面前,不如豚犬。

覃基石看完莫敌的电报,对龚庆元说,之所以莫老大能让弟兄们信服,就在于此,他小则爱护兄弟,大则爱护国民,与他做弟兄是三生有幸,与他为敌就是前世不修。

龚庆元大笑,对覃基石说,虽然如此,也要有理有节,民众绝不可动,如今春种三月,正是一年之季,如果伤了民众,秋天就是遍地饿殍。覃基石笑了,说道,日军伪善,设下七座难民营,那就让他一直设下去。

龚庆元笑声嘎然而止,面前这位,心毒更甚于徐平,是不是广西人的心,都是铁石铸成。

蜈蚣山上,总共有七百多人,五百人是后勤部人员,这个庞大的后勤部,说白了就是搬运工,之前大多是1056团的士兵叫来的亲友。广西,穷山恶水,生活不易,不少人走上了外出谋生之路,广西外出的军队,总是习惯『性』的在后面跟着一大群的人,这些人,最喜欢的工作就是打扫战场,而且能够把战场打扫得干干净净,所有废物都能收集到位。当年北伐时,钟祖培的先头部队身后跟着的民众就曾经创造过让后来的部队找不到粮食的纪录。广西兵出征,鲜有败迹,每战必有收获,这些收获在中原地区属于普通,但是到了广西就成了奢侈品,因此,跟着出征部队的人从来就不少,有些时候人数甚至会比正规军还要多。莫敌是第一个把这些人组织起来的人,统一安排,统一管理,还发放武器,进行一些基础训练,相比之下 ,这些人的武装能力比刚从广西过来的团丁还要强得几分。津清路南一战,31军损失不少,一些随着31军出动的亲友团失去了跟随的对象,来到了1056团的辎重大队,让这个辎重大队的人员又有所增加,一些身强力壮的家伙觉得做辎重不过瘾,干脆加入了徐平的队伍。

经过整顿,徐平作战队伍总共是二百九十一人,军直属部直辖别动队和侦察分队,战斗部门主要是一个炮队,三十六人,四门九二式步兵炮,一个工兵队,四十二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个狙击队,只有二十四人,一『色』的三八大盖,全是新枪。此外,一个通讯情报队,一个特种排,剩下的,全部进了刘青龙的一连。

统一了意见,确定了作战对象,那就动手,方向,滁州。

喜欢天纵莫敌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天纵莫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天纵莫敌》,方便以后阅读天纵莫敌第六章 搏杀(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天纵莫敌第六章 搏杀(三)并对天纵莫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