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5章 穷途末路

作品:明末黑太子|作者:牛笔老道|分类:历史|更新:2022-05-21 01:06:32|字数:8562字

就在定承皇帝弘皙遭到一场惨败,已经将兵力收缩到山区之后,瓦拉几亚帕夏(罗马尼亚总督)萨利赫正式向其提出了要求。

在一个月之内,归还沃伦沼泽以南及南布格河以西的地区,该地区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所有,之后被清国夺走了。

现在, 奥斯曼帝国有权拿回失地!

如果弘皙拒绝,那么从一七零七年三月一日开始,奥斯曼军队将向清军发动进攻。

与此同时,萨利赫也向清国的另一位皇帝雍正发出了同样的要求。

不光向清国发出了最后通牒,还联系了明军主帅张煌言。

在必要时刻,萨利赫将要求张煌言出兵南布格河以西地区。

清国前一位皇帝死了, 居然有两位皇帝同时继位。

这让看热闹的萨利赫都感到极为惊诧, 而且这两位皇帝都不打算向奥斯曼帝国归降。

苏丹陛下的耐心是有限的,不可能既让欧洲联军占领奥斯曼帝国的失地,又拿出粮食来养活不肯归降的鞑靼人。

张煌言一直没有下令继续向西进攻的原因之一,便是之前尊师已经与奥斯曼苏丹达成了一致。

而且俘虏实在是太多了,必须派遣大量兵马沿途押送,否则必将发生不可预料的事情和损失。

好在路途并不遥远,前期只需将所有俘虏押送到库尔斯克矿场就行了,那边非常欢迎数以百万计的矿工前来工作。

有了这些劳动力之后,该矿也已然成为乌拉尔山以西地区,甚至包括整个欧洲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矿场了。

除此之外,顿巴斯的煤矿也是重要吸纳劳动力的大项目,一百万起步,没有上限。

从第聂伯河流域至顿河及伏尔加河流域一带,都将变成庞大的产量区。

在不出现天灾的情况下,光是这一片区域的粮食产量,每年便可养活至少一亿人。

俘虏里尚未婚配的年轻白皮女子都被挑出来,作为战利品,奖励给有功的将士。

女子的家眷也会一并被特赦, 作为将士的家眷,可以获得土地用来养活自己。

军事分界线以西至第聂伯河之前的地区,全部变成各步兵旅的屯垦地区。

战时为各旅防区,平时为屯垦地区,一地两用,两部耽误。

此事也无需上报才能获得批准,张煌言作为西部战区的总司令兼本地区的总督,被御赐拥有特事特办的权力,这也是之前张煌言与尊师商量好的事情。

在老家已经有土地的将士,可选择换防到其他部队,譬如当地的守备部队继续服役,个人待遇根据部队等级有所调整。

若是想要保住自己好不容易厮混下来的待遇的话,那就要服从原地驻屯的安排,家眷都可以接来在当地定居。

没好处的事情是没人愿意干的,张煌言宣布凡是愿意驻屯当地之人,一律按照此前两倍的标准来拨发土地。

土地等级也保持一致,也就是你家原来是河畔的土地,现在也给你下拨河畔的土地。

你家原来是靠山的土地,还有树林,现在也照样给你一模一样的地方。

有一点肯定,那就是新到手的地盘的气候要比更为的原地盘好得多。

再有一定,那就是经过狗鞑子奴才们的努力, 这片平原地区已经完全被开垦出来了。

来了播种就行了,而且是肥沃的黑土地,这是北边完全没有的,跟关东的土地无比相似。

至于为何尊师点名要明斯克一带,不要别的地方,根本原因是不被外人知晓的。

张煌言起初也不知道,但被点拨之后便恍然大悟了。

乌拉尔山以西的泛欧洲地区有两大钾肥产区,一旦大明王师掌握了明斯克地区,便宣告将两大钾肥产区全部收入囊中了。

手握东欧平原,还有肥沃的黑土地,手里又不缺化肥,光是这一片地区,往后就能养活三四亿人口。

加上乌拉山以东地区,不算本土的话,整个北地可养活六七亿人,以后农作物高产的话,养活十亿人也不在话下。

盛京将继续发挥战略枢纽的重要作用,而且已经恢复了原来的名字——基辅!

昊菁皇帝认为这个名字很好,兼顾前进基地与辅助控制之能。

莫斯科是乌拉尔山以西地区的控制中心,波罗堡、明斯克、基辅则是三个方向上的桥头堡。

也只有如此布置,大明对于该地区的控制才能较为稳固。

在三月份,从库尔斯克至畿辅的铁路便已经通车了。

这就意味着大明对该地区的控制力度大为提升,而且从顿巴斯到沃罗涅日与察里津、明斯克至莫斯科的铁路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在黑海、亚速海、第聂伯河里,都已经有飘扬着申字旗的明军小型铁甲舰在巡逻了。

昊菁皇帝还计划在马里乌伯尔建立造船厂,前期建造一级铁甲舰,然后逐步升级该造船厂的建造能力,预计在十年之内能够达到建造三级铁甲舰的水准。

看似与本土造船厂的水准相差极大,但只要持之以恒地大力帮扶,马里乌伯尔造船厂在二十年之内便可建造万吨级铁甲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黑太子》,方便以后阅读明末黑太子第1295章 穷途末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黑太子第1295章 穷途末路并对明末黑太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