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祖大寿】

作品:明鹿鼎记|作者:轩樟|分类:历史|更新:2018-08-16 05:20:47|字数:17200字

第二,鼓舞士气,统一指挥,明确作战方向。将军身战争的指挥者,自然是起到带头作用,一个军队如果没有了指挥者,那就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如春秋末年的孙武,秦国的白起,楚汉时期的韩信等名将,一旦指挥明确,不光能突显出将军们领兵打仗的实力,更能突显出军队的行军作战能力和凝聚力,而这样的军队一旦形成必然是势不可挡。

第三,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在兵营之中,有身份有地位的将军往往都会带着披风,因为这是将军应有的荣誉和声望,同样也是手下对将军们能力的认可,这些声望和发自内心的认可都是将军们在战场上无数次的战斗,无数次的流血,拿命拼杀出来的。

第四,受伤时可以及时包扎。无情而又残酷的战争,难免会有伤亡,将军们若是受伤也可以及时撕下披风来包扎,防止糜烂的伤口进一步恶化,

第五,帅气。三国时期的常山赵子龙带着刘备的儿子阿斗,一杆长枪一身白袍七进七出,杀的曹军落花流水,然后赵云穿着披风冲出曹『操』的包围,感觉帅炸了。

将军们的披风在军队中的意义还是很特殊的,不光可以指挥军队,保护自己还可以包扎伤口,同样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这个为首之人,是不是祖大寿?”韦宝问身边的林文彪。

林文彪点头道:“我虽然也没有见过,但根据情报描述,八成是这家伙。否则他身后的吴襄不会落后半匹马的身位。”

韦宝盯着祖大寿看,暗忖这个历史上的名人,终于出场了。

祖大寿是辽东宁远人,吴三桂的舅舅。

在原本的历史郑

祖大寿于1628年(明崇祯元年),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守锦州。

祖大寿后来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崇祯由于种种原因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受到牵连,毁山海关逃出。崇祯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才返回明朝。

1631年(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后逃往锦州城对抗清军。清廷屡次招降不从。

1641年(崇祯十四年)农历三月开始的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降清。

后随清军入关,1656年(顺治十三年)病故于北京。

对于像祖大寿这种汉『奸』,韦宝其实不是特别讨厌,只能心志不坚,见风使舵,没有准则,或者保命至上,没有信仰,没雍操』守。

只要不是在投降后继续大力为清廷办事,屠杀许多汉人,韦宝都算是能接受。

韦宝并没有特别严厉的五『毛』倾向,不是历史上投降的人,便断然反感,不杀死不罢休那种。

在韦宝的印象中,祖大寿跟洪承畴这一批,便比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那一拨稍微好点。

被逮住了,要么投降,要么死,人选择投降,可以理解,但不能认同。

将心比心,铁杆五『毛』也没有几个到了那个关口,真的能做到抹脖子以身殉国。

韦宝的人,在擂台前面已经设好了两三百个座位,周围则用布条隔开,以防止太多的人站在擂台底下,形成踩踏。

但祖大寿吴襄等冉了之后,并没有坐韦宝的手下们安排的位置。

而是由他们的家丁专门端来大椅子。

祖大寿虎步向前,大咧咧的往正中间一坐,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倒是颇有大哥风采。

吴襄比祖大寿年轻几岁,但看样子,却像是差了一个辈分一般,在祖大寿面前,完全没有韦宝之前能在吴襄身上看见的一方霸的架势。

吴三桂在祖大寿跟前也规矩的像只循规蹈矩的兔子,再无半点站无站像坐无坐相的痞气。

韦宝过来拜见祖大寿。

虽然不想跟他多废话,但是礼数还是要的,更何况,自己是这里的主人,气魄也是要保持的。

“祖将军好。”韦宝以书生之礼抱拳。

祖大寿淡然的看向韦宝,没有想到韦宝是一个文弱少年,看上去似乎比12岁的吴三桂年纪还,而身形与吴三桂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台面了,有些意外,却更加轻视韦宝。

“韦公子,不用这些虚礼客套。之前你放在这里比试,我们没有二话来了。现在你准备好了吗?”吴襄道。

“没问题,随时能开始!擂台都搭建好了。”韦宝一指身后的擂台。

祖大寿、吴襄,和一众辽西富户们看向韦宝身后六米多高的擂台,这才知道要在这上面比武,都暗暗好笑,暗忖韦宝这是找死!

他们都知道韦宝是不会武的人,在平地上还不用担心摔死吧?你在这种高台上,别一个回合就被吴三桂打倒,然后抓起来扔下高台摔死了!

面对众饶轻视目光,韦宝毫无反应,现在范大脑袋没有带人回来,这帮人具体要怎么『操』作,其实韦宝无所谓,有些意兴阑珊。

“韦公子,你那些个地商号的分号门口贴,五十赔一,只要是在比武之前下注,下多少赔多少,是真的吗?”吴襄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鹿鼎记》,方便以后阅读明鹿鼎记【0315 祖大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鹿鼎记【0315 祖大寿】并对明鹿鼎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