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 杨涟终究还是死了】

作品:明鹿鼎记|作者:轩樟|分类:历史|更新:2019-10-14 22:07:40|字数:12086字

经过无数次试验,韦宝很清楚,他改变不了历史大势,最难改变的是政治,经济这两项,至于战争,还有具体人物的命运,还好办一点。

因为政治和经济太大了,形成了大势,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有的问题是从朱元璋手里,甚至从之前的唐宋元手里就成了的,并不是大明朝才有的问题。

对于这些大的方面,小小的一个韦宝的重生对于原来的历史可以说毫无影响。

杨涟费力的从袖中取出一张写满了血字的布条,费力道:“我要说的都写在这上面了,有识之士一定要拨乱反正,不能屈服于阉患。”

韦宝面无表情,并没有接话,虽然这牢房中都是他的人,但韦宝这人办事是很谨慎的,除了在魏忠贤面前会演戏之外,在别的场合,他基本上连演戏都不会去演,不流露任何想法,这是最稳妥的自保方法。

杨涟见韦宝没有反应,费力道:“韦大人,我此前以为你是魏忠贤的人,看样子老夫猜错了,向你赔个不是,老夫希望你绝不是因为雪儿才来救老夫。你既然能要雪儿,就是我杨涟的女婿,是我杨涟的女婿,就必须接过东林的大旗继续与阉患斗下去!”

韦宝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杨涟的几个儿子则频频点头。

杨涟也不管韦宝是如何的反应,他已经视线模糊,什么都看不清了,对几个儿子道:“你们记住,爹事后,你们一切都要听韦大人的,他虽然年少,却有一股豪侠之气,你们的能力不济,赤手空拳也不是当官的材料,都记下了吗?”

几个儿子一起点头,都称记下了。

杨涟说罢,撒手走了。

“爹!”

“爹!”

杨雪和杨涟的几个儿子立时放声大哭。

郎中在杨涟的脉搏上摸了一下,对韦宝道:“韦大人,杨大人去了。”

韦宝嗯了一声,依然没有什么表情。

若是放在以前,有人死了,又有这么多儿女哭,一定会引得韦宝情绪悲伤的。

但现在,经历的越多,韦宝似乎对于生死看的越发淡了。

熊兆珪和熊欣儿倒是与杨家兄妹一起哭起来。

韦宝没有多说什么,默默的出了都察院大牢,照常办公去了。

现在整个京师和京师周边地区的文字清查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几乎所有官员都涉及被调查,都察院的官员数量上回被韦宝增加到了两千人!

这么庞大的规模,在都察院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历史人数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三百多人,通常只有一百多人。

韦宝足足增加了十倍。

而且,这两千多人没有一个是吃白食拿空饷的,全部是新换上来的官员。

不说人人都是干吏,至少各个脑子清楚。

而且他们花了那么多银子买官,自然要多增加‘收费项目’,好将当初出的本钱尽快捞回去。

这帮都察院官员对别的衙门的官员的审查,对京城和京城周边的读书人的审查几乎到了发指的地步,逐字逐句的抠字眼,找别人犯上作乱的理据。

这次文字清查,冯铨是主官,韦宝只是辅助。

但现在冯铨实际上什么都没管,都是韦宝一手在操作,而恶名大部分要记在冯铨的头上。

最开始查的官员数量少还好一点,从今天开始大规模的查处,几乎所有官员都不落空,尤其是一帮底层官员。

这样就造成了许多衙门的瘫痪。

不过这难不倒韦宝,韦宝一面给各个瘫痪的衙门派出都察院官员暂时负责衙门运营。

一面仍然在大量招募官员,大量的卖官,只要有秀才以上功名,都有机会挂职都察院。

挂职都察院这么个空头支票官职,价码一路飙升,从最初的一千两纹银,次日便涨到了两千两纹银。

再一日便涨到了三千两纹银。

几乎是以每一日涨一千两纹银的速度在递增!

被查处的官员虽然多,但真的赶不上新近到都察院挂职的官员的数量。

到都察院挂职,不但有希望日后能进一步买官进入仕途,而且能躲避这次文字清查。

这就造成了一种什么情况、

不管是不是贪官,不管是东林党,还是阉党,还是两头不靠的中立派官员都在凑集银子走门路,准备到都察院挂职。

“舅父,这样下去不行的,没有人遏制韦宝的话,过不了几日,整个北直隶官场就要变样了!所有人都将被替换掉!这才三日功夫,在都察院挂职都得花费至少四千两纹银,谁都说不清楚韦宝赚了多少银子!而且若是由着都察院这么搞,整个北直隶有家底的人几乎都要倾家荡产了!今后北直隶的官员都是从都察院出来的,都是从韦宝手里出来的,韦宝将比舅父的权势更盛!不可不防。”傅应星对魏忠贤道。

魏忠贤点点头,他也没有想到韦宝这么狠!居然搞出这么大动静来。

当初本来只是说借着文字清查,好好的给官员们涨涨记性,让言官们,还有那些铁杆东林党们以后不敢再随意乱上奏本,更不敢在奏本中随意胡言乱语对皇帝不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鹿鼎记》,方便以后阅读明鹿鼎记【0757 杨涟终究还是死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鹿鼎记【0757 杨涟终究还是死了】并对明鹿鼎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