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仁义】

作品:明鹿鼎记|作者:轩樟|分类:历史|更新:2019-12-20 18:27:21|字数:8220字

把热气球都搬出来了,并且开始做升空准备。

热气球是利用加热的空气或某些气体,比如氢气或氦气的密度低于气球外的空气密度以产生浮力飞行。

热气球主要通过自带的机载加热器来调整气囊中空气的温度,从而达到控制气球升降的目的。

热气球的基本原理是热胀冷缩。

当空气受热膨胀后,比重会变轻而向上升起。

热气球由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

球皮是由强化尼龙制成的。

但韦家庄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掌握最基础的制造塑料技术,都是用厚皮革缝制而成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能携带的东西极少,顶多带个几百斤重量升空。

而且气球还容易漏气从天上掉下来。

每次升空,战士们都提心吊胆的,还得随时准备跳伞。

吊篮由藤条编织而成,着陆时能起到缓和冲击的作用。

根据韦总裁的要求,十只热气球被绑在十条军舰上升空。

就将海上的一个标的物作为打击目标。

标的物离岸边整整十里距离,军舰是停靠在岸边不走的。

将这条海岸想象成浑河岸边,将标的物想象成建奴的盛京城。

韦宝耐心的等待了一个多钟头,几个热气球才升空,实在是有点慢。

可是没有办法,只能靠人力鼓风燃烧。

空军的人以前疏忽了,练掷弹筒练的少,每个篮子里面装两个人,一个空军,另外一个,只能装一个会使用掷弹筒的陆军。

宝军的掷弹筒,是韦总裁很满意的一件陆军常规装备,因为发射准备时间短,被广泛用作指挥部自卫火器。

弹头重800克左右,射程300米,射速快,一分钟能打十多发,杀伤半径5米左右。

掷弹筒除了发射专用榴弹外,还可以发射制式手榴弹。

掷弹筒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轻迫击炮,它的主要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射程不远。

主要用来杀伤躲藏在工事和隐蔽物后的敌人或者在远距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它的杀伤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随由单兵携带随一线步兵移动,对一线步兵进行支援。

由于单兵携带且可以隐蔽在障碍物后发射,它的隐蔽性很强。

掷弹筒由特制的弹药袋携带,一个弹药袋可以携带8枚榴弹,一个二人掷弹筒小组可以携带16枚。

装在篮子中,为了不影响升空,满打满算,也只能放二十枚左右的榴弹。

在实战中,宝军往往把榴弹混合使用,对敌军造成很大的杀伤。

发射时先由射手先拉动击发杆,然后由弹药手将弹药从筒口装入,完成弹药的安装。

左手握住发射筒,根据目标距离转动手柄直至调节杆达到对应长度,射手通过瞄准线进行概略瞄准后,拉动击发机上的皮带,击发底部发射炸药将榴弹射出。

由于底部的发射药未变,靠调整掷弹筒的角度,来确定发射距离瞄准目标,所以只有经验丰富的掷弹手,才能准确地击中目标。

掷弹筒的重量轻,易于携带,可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

宝军同口径的迫击炮一般至少要超过6公斤,掷弹筒只有不到3公斤,比迫击炮的重量要轻的多,非常适合单兵携带。

由于重量轻,掷弹筒小组不会像迫击炮组一样由于负重大,无法及时随一线步兵作战。

实战中,掷弹筒小组甚至可以随着步兵冲锋。

威力不错,最关键是造价低。

掷弹筒的杀伤半径大约在5到8米,一发榴弹如果落在人群中可以杀伤数十人,这个威力对于50毫米口径来说还是不错的。

最关键的是,掷弹筒造价只有步枪的一半。

所以在宝军中大量装备,不光是营级的指挥部,每个连队都有几十把掷弹筒。

这也是宝军始终能保持用很小的代价,遏制建奴疯狂的想夺回辽南的念头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裁,今天的风向不是很帮忙,有一点偏。”谭疯子举着望远镜,对韦总裁道。

“什么风向有一点偏?是你们刚才选择标的物歪了。告诉他们快一些,我们只是要看一下效果。”韦宝道:“真的到了实战,你们要提前计算好风的方向。”

“是,总裁。”谭疯子答道。

只见十根长长的绳索拉着升空的十只热气球,热气球都被绑在军舰上,要不然被吹跑了,到了海上就死定了。

韦宝不单单是为了这一次战斗作准备,而想试一试热气球用于实战的可能性,如果可以,以后的海战中也可以使用热气球。

毕竟这时代的火炮要想一下子搞到多先进太难了。

要是头顶有个热气球准确的投掷炸弹,而对方又毫无办法,就比较省事了。

大明的海战不多,屯门海战或称珠江口海战是一件。

明正德16年,1521年由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的在屯门地区抗击佛朗机,古代指葡萄牙人,发动的战争,是第一次抗击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战役,以明朝的获胜而告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鹿鼎记》,方便以后阅读明鹿鼎记【0819 仁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鹿鼎记【0819 仁义】并对明鹿鼎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