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2 议和】

作品:明鹿鼎记|作者:轩樟|分类:历史|更新:2020-01-18 00:44:16|字数:8074字

多尔衮是从皇太极即位后才得到发展,在老汗王努尔哈赤驾崩时,可以说什么也不是,连上八角殿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继承汗位了。

韦宝是真心的佩服皇太极的。

皇太极的生母是叶赫那拉氏。

在努尔哈赤没有统一女真时,建州的关系和叶赫是很紧张的,所以自然也就连累了叶赫福晋和皇太极。

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子女福晋中,大福晋衮代的子女,莽古尔泰,莽古迹,德格类等,包括养子阿敏,可以说是相互扶持。

大阿哥褚英,二阿哥代善虽然貌合神离,但是军功卓着。

皇太极并没有兄弟姐妹,也依靠不上母家,但是凭着睿智的的政治手腕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获得五大臣中的扈尓汉,额亦都等人支持,并且连代善之子岳托和萨哈廉也都拥护皇太极。

可以说,努尔哈赤留给皇太极的并不是锦绣江山,而且一堆烂摊子。

努尔哈赤实行高压政策,汉人在大金就是奴隶。

皇太极实行抬高汉人,以汉治汉,重用汉臣,满汉一家,为满洲国打下江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皇太极这个时候认为坚决要打,没有错。

皇太极之前认为不要和韦宝打了,尽量和谈,其实也没有错。

只是因为被韦宝赶出了辽南,对皇太极的声望影响很大,也影响了努尔哈赤本来就不多的对皇太极的信任。

在不少影视剧里,为了剧情好看,有努尔哈赤遗诏传位给多尔衮的情节。

史书记载操纵于后来的掌权者皇太极手中,他想隐瞒篡改,一点都不难。

所以很难判断。

韦宝主要是从势力和年纪角度考虑。

在权力和财产继承方面,蒙古族是有幼子继承制的,但是满族没有这种传统。

努尔哈赤晚年确实很宠爱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很偏爱阿巴亥的孩子,多尔衮也很聪明能干,深得努尔哈赤的欢心。

只是他当时实在太小了。

而且,那时候的满族还没有统一中国,皇权制度还没有确立。

那时候的军事首领是有能者居之,施行推举制。

所以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搞了个四大贝勒联合执政制度。

皇太极之所以一定要杀死阿巴亥,是因为阿巴亥是嫡母,有身份优势,而且她很聪明,她的三个儿子有很强的军事势力,所以必须得杀,以免以后坐大,而不会是因为她有所谓的遗诏要被灭口。

努尔哈赤一代枭雄,临终前如果脑子清醒,就应该明白他就算传位给多尔衮,多尔衮当时也坐不稳。

如果努尔哈赤真的传位给多尔衮,以皇太极的个性,一定会杀死多尔衮以绝后患。

阿巴亥临终让皇太极发誓保全自己的儿子这都是电视情节。

皇帝这个群组的人,是不会相信誓言的,为了权势,他们甚至敢对抗漫天神佛,区区誓言算什么。

在真实的历史中,皇太极消灭政敌完全掌握权柄之后,对多尔衮应该是比较信任的,他很照顾栽培这个弟弟。

从这一点来看,努尔哈赤应该没有动过传位给多尔衮的念头。

努尔哈赤一直在这边拖拖拉拉决定不下来。

那边谭疯子已经派了人去向杨古利传达韦总裁的议和请求。

宝军派过来的是几名天地会统计署总署的高级特工,一共三人。

他们骑马而来。

在二百米外请求过去说话。

“大哥,有明军的人过来了。”冷格里对杨古利道。

杨古利看见了,“只有几个人,不知道想干什么,让他们过来吧!”

“喂,你们过来吧!”冷格里大声道。说罢,咬牙切齿的握着刀把,刚才与对方一方鏖战,手下人几乎死光,这种血海深仇,他恨不得立刻报仇,最好杀光天下汉人。

杨古利看出来冷格里和其余众将的心思,叮嘱道:“等下不得鲁莽,看看他们说什么。”

“还能说什么,让我们投降呗,真当自己是虎豹豺狼了!我们虽然败了一场,却并不惧怕他们汉人。”冷格里大声哼哼。

“总之,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得妄动,否则军法无情。”杨古利的语气比冷格里更冷。

“是杨古利将军吧?我们是韦总裁派来的使者,与你们议和!只要你们放弃这座大营,立刻后撤,我们将不再打。”为首的议和特工道。

这也是比较搞笑的地方,可能历史上,也只有宝军会派出特工议和。

这个人除了刺杀,刺探情报很有一手,同时也对于关外的军情和民情,政治,都很熟悉,所以林文彪会派他来,另外两个高级特工也是负责关外联络的重要统计署军官。

“哼,好笑,你们有什么资格说这种话?让我们放弃大营?我们不肯,又如何?”杨古利怒道。

“将军,我们是为了你们好,为了你们的老百姓好。我家总裁没有想过和贵方长期作战。”特工特使淡然答道。

“要议和,也要等我禀告大汗再说。”杨古利压下火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鹿鼎记》,方便以后阅读明鹿鼎记【0852 议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鹿鼎记【0852 议和】并对明鹿鼎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