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3 历史节点上的建奴】

作品:明鹿鼎记|作者:轩樟|分类:历史|更新:2020-07-27 00:51:13|字数:10116字

在收复华北的作战中,明军骑兵对轻重骑兵数量众多的北方元军单独取得的战果寥寥,还是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步骑兵相互配合并进夹攻,甚至还有用骑兵当诱饵,靠步兵突击击溃元军骑兵的战例。

而对步多马少的西南元军,明军骑兵才会大显身手,有种田忌赛马的意思。

也从侧面说明了明军骑兵对元军骑兵还是有所忌惮的。

元军骑兵依旧精锐,朱元璋也承认元军骑兵有优势,而明军步兵有优势。

元军打不过明军,是因为明军北伐华北的一系列战役中条件变了而已。

首先,这次农耕政权的明朝是进攻方而农牧二元政权的元朝是防御方。

其次,不同于以往游牧民族没有定居点,这次双方都有了固定的城池,在明攻元守围绕城池的争夺中,骑兵作为离合之兵作用没有以往那么大。

历史上让骑兵直冲训练良好士气旺盛的步兵阵列大都占不到便宜。

并没有什么亘古不变一直长盛不衰的军事战术,铁木真时代蒙古军的三板斧,到了明初过了百年有余,各种客观条件发生了改变,战术也不那么有效了。

最重要的,明朝是个新兴政权,明初士兵敢打敢拼,辅以大量有军事经验的将领,能良好的执行统帅的战略规划,而元朝是一个百病缠身的腐朽政权,内部互相倾轧,大量资源用于内耗,丧失了自我革新的能力,不能应对新兴政权的挑战。

所以起于淮右的朱八八集团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得以滚雪球做大。

而元朝被内战和华北红巾军搞得焦头烂额,被朱元璋抓住时机,迅速将其击溃迫使其退出华北。

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是也。

总之,明军收复汉地的作战中,主要还是靠步兵,在收复华北后,朱元璋朱棣主动出击草原的军事行动中。

至于明军赶走元军是靠火器这个说法,蒙古人早在蒙金战争中就见识到了金军使用的火器,也使用过火器,甚至还将火器传到了欧洲,元人对火器并不陌生和抵触。

而且当时明军是起义军,元军才是官军。

明初军事方面,火器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射箭的补充作用,射箭一般无法实现连射,中间必须有休息肌肉,火铳补允。

而到了后面,三连射火铳更是对射箭进行颠复。

能以步胜骑主要是纪律,元90年的草原奴隶制,让人命不值钱,明初进行类似根据地的改革和对当兵的家庭进行奖励。

这三个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作到了兵不畏死,奖励分明,后勤到位,军队平等化。

元的落后的变种式的草原部落制,让天下百姓人命不值钱,活着不如死的时候,直接后果就是武力值开始暴发。

步兵使用长兵器,是可以直接克制骑兵的,一个需要队形,二个需要不要命,三个需纪律,四个需要大杀伤力的武器出现。

最最关键是有人愿做前三排的长枪死士,例如唐朝陌刀队就是步兵克骑兵,60、70斤的陌刀,一刀下去马头不存,人亦不存。

别的王朝末代,一般造反的只是一个两省,义军最后才用军事毁灭全国。

元末是几乎所有的省一起反了,黄河两岸,长江两岸,一起动乱,以致明初时中原空无一人的下场。

明朝方面士兵改配制了,非常重视火炮、火枪等,虽然射程短,但是蜜集,此时的火炮如同农村的猎枪,一枪打出去就是一大片,不存在打不中的现象,虽然不会当时就亡,但是全身流血,战力会大幅下降,之后才会和明军进行短兵交战。

而明军事也是直接继承元的,所以箭术之类,明士兵和元士兵差距不大。

明初人其实就是元人,除了元朝庭骑兵的弓箭稍高一点明初士兵外,在我看来其实的没有什么差距,不存在代差的问题。

不然也不会有元朝庭四处招降红巾军,虽然元朝庭打败了黄河南北的红巾军,但是元朝庭的损失,也是非常大的,以致兵力不足,同时还内讧,不然元朝庭不会放任陈友谅,朱元璋不管的。

因为此两支人马,也是红巾军,他们的地盘也是直接中原带黄河区。

各地义军和元朝庭最大的差距是骑兵,特别是骑兵团队的冲击与合围,撤退与掩护,士气与素质的养成等等,有较大的差距,骑兵的素养养要远远高于步兵。

但是明骑兵从后期的配置来看,也是很牛的,先有弓箭,再弩箭,再一把长铳,一把短铳,一把长枪,一把刀。

和蒙古骑兵比起来,有差距,只要毅质力强一点,虽然打不过,但是死不了多少人。

大家差距都不大了,所以除了土木堡事件,基本上大明和蒙古,谁也对不付不了谁,明可以出塞,但是出不远。

但是明军对上满人这个时代就完了,因为努尔哈赤继承的是大明军队的军事制度,同时与继承了草原上的骑兵制,再加上朝庭没钱和文人干军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鹿鼎记》,方便以后阅读明鹿鼎记【1043 历史节点上的建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鹿鼎记【1043 历史节点上的建奴】并对明鹿鼎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